ZKX's LAB

原创 两秀才见大户人家办婚宴,跑去给新娘各写了首诗,对方送金子感谢

2020-07-25新闻15

原标题:两秀才见大户人家办婚宴,跑去给新娘各写了首诗,对方送金子感谢

在古代,写诗是一门手艺。写得好,名满天下是有可能的;当然写得不好,也可能招来祸事,这些都是有例子的。当然更多朋友似乎更愿意用金钱来衡量诗歌,每每抛出这样一句话:他们写诗有啥用?又赚不到一毛钱!

真的如此吗?非也!说这话的朋友,怕是没听过王勃一字千金的趣事。当年王勃写完《滕王阁序》后,还写了一首《滕王阁诗》。诗中有一句写道“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可是当时他刻意没写这个“空”字,这可急坏了在现场看他写诗的阎都督。最后王勃开口要1000金,才肯填完,没想到阎都督居然答应了。一字千金,这就证明当年王勃的诗有多值钱。

事实上,不只是王勃,民间还有不少文人靠写诗发过小财,比如本期笔者要和大家说的这两位秀才。这件事记录在《随园诗话》的第10卷中,事情大概是这样的。

桐城有位秀才叫马相如,与山阴秀才沈可山是好朋友,两人年少时十分狂放。一日看见有个迎亲的队伍,就一路跟了上去,一直跟到了办婚宴的大户人家家门口。门人见他们没有拜帖,自然不让进,于是二人便索要笔墨,当场各写了两首妙诗送给新娘。马秀才先写了一首,大家请看: 《替新妇催妆》 江南词客太翩跹,打鼓吹箫薄暮天。 应是天孙今夕嫁,碧空飞下雨云仙。

所谓催妆诗,其实是唐代开始流行的一种特殊诗体,是送给新娘的,一般来说就是夸新娘嫁得好、夸新郎娶对了人之类。马秀才这首催妆诗,写得确实很有水平。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迎亲的热闹场景,也顺便把新郎夸了一遍。新郎是个飘逸洒脱的江南词客,打着鼓吹着萧,声音响彻云霄。后两句则是夸新娘,这就是天孙娶妻,他娶的正是九天上的仙子。这两句,直接把新娘吹捧成了九天仙女。

主人家听到这样的诗,自然开心得很。沈秀才自然也不甘落后,他也写了一首催妆诗,大家请看: 随郎共枕心犹怯,别母牵衣泪未干。 玉箸休教褪红粉,金莲烛下有人看。

这首诗同样是一首高水平之作,写的是新娘出嫁时的心理活动。新嫁娘对未来的担心,以及对父母的不舍,都写了进去。最有趣的是后两句,惟妙惟肖地写出了新娘的想法。这两句若是再多讲一分,则显得俗气了。但若是少了“烛下”这一句,又不够味道,正是恰到好处。

新娘听完这两首诗,自然是开心的地很,叫家人送金子感谢。《随园诗话》记载:“读之大喜,饮以玉爵,各赠金花一枚”。这个意思是说用玉爵酒杯给二人倒酒,还送了他们一人一枚金花作为感谢。

两首诗加起来56个字,值两枚金花,大家说诗值不值钱?当然,这只是民间小秀才的炫技诗而已。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民间小秀才们可以靠给大户人家写诗赚钱,那为何像杜甫这样的诗人还会一生穷困潦倒呢?

对于这件事,个人觉得至少有两个原因:首先,像杜甫这样有节操的文人,其实是不屑用诗歌换钱的,他们写诗除了科考时之外,多数时候仅仅是抒写心志,不会想到用它来讨好人。其次,诗值不值钱,很多时候是机缘巧合,要看有没有遇到识货的人。

当年李白醉酒后在墙上写了首《梁园吟》,等他走后,守院的僧人就打算把诗给抹掉,因为他觉得这些写涂在墙上很难看。恰好这诗被游园的富家千金看见了,直接花千金把整块墙给买了下来,这就是“千金买壁”的事。对于懂诗的人来说,李白的诗值千金;但对于不懂诗的那位寺僧来说,李白的诗可能不如一个馒头。

品诗时谈钱,确实不是件雅事。不过以上事实其实告诉了我们一点,在古代写诗确实是一门手艺。对此事,大家怎么看?欢迎讨论。

#诗词歌赋#新娘#大户人家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