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年。玉门市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信心和决心,把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和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作为重中之重,把最强精力、最优干部、最大财力集中到脱贫攻坚主战场上,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去年4月,经省政府批准,玉门市2018年度退出插花型贫困县序列。玉门市4个移民乡人均纯收入持续增长,2019年达12110元,较上年增长10.6%,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精准扶贫下“绣花”功夫
“如今,芦花鸡已成为移民群众的‘致富鸡’。”说起养殖芦花鸡,玉门市六墩镇安康村2组党员薛根平满脸都是笑容。2017年,薛根平到西安、陇南等地考察后,决心发展芦花鸡养殖产业,并注册了康欣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当年收入就超过1万元。在他的带动下,42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全镇500多户农民发展芦花鸡养殖产业。
六墩镇以康欣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因地制宜发展芦花鸡养殖产业,先后建成了芦花鸡育雏场、生态散养基地。2019年,全镇芦花鸡养殖量达2.5万只,带动养殖户户均增收1500元以上。
“农民搭建日光温室的积极性很高。有了合作社支持、党员带动,从搭建到管理都很顺利。”柳湖镇副镇长马晓光说。
记者了解到,柳湖镇针对移民群众种植业效益低、增收难,贫困群众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依托“一户一策”增收产业扶持政策,提出了“合作社+产业党员+5户贫困户”的联建模式,整合产业到户资金集中连片搭建扶贫日光温室110亩55座。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年底一次性分红,有效解决了275户贫困户脱贫和持续增收的问题。
玉门市坚持“绣花式”精准扶贫,着力提升脱贫人口内生动力,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2.4亿元,扶持贫困户新改建日光温室446亩,搭建钢架拱棚1140亩,种植枸杞2.1万亩,种植食葵、蔬菜等高效经济作物1.2万亩,修建标准化养殖圈舍1884座,调引羊只2.5万只,形成了以“瓜、果、菜、猪、羊、草”六大产业为主的增收产业,确保已脱贫人口不返贫。
玉门市独山子东乡族乡源泉村是全乡基础条件最差、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脱贫攻坚难度最大的村,村集体经济更是“一张白纸”。
2016年,玉门市投入78万元,利用村委会和源泉小学房舍屋顶,建成了首个100千瓦分布式村级光伏电站,并于2017年1月并网发电,源泉村开始有了第一笔集体经济收入。
有了这个基础,玉门市在全市9个贫困村建成村级分布式光伏电站39个,全部实现并网发电,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持续提升,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全面消除。
“两不愁三保障”实现清零
“今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开学推迟了两个月时间,但是我们的老师入户对学生进行了家访和心理安抚,开学后,没有一个孩子辍学。”柳湖镇学区主任王海成说。记者了解到,有一户移民家庭,三个学生,家里只有两部手机,老师把学校的笔记本电脑给送上门去,家长连连感谢。玉门市在义务教育上,投入2.6亿元实施学校教学楼、学生宿舍、操场等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累计为614名“雨露计划”贫困学生发放补助120.6万元,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享受教育扶贫政策覆盖率达到100%,无因贫失学辍学情况。
而在基本医疗上,记者见到了带着设备的市医院“乡村医疗队”,他们对六墩镇中心小学学生开展了义务诊疗。玉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了全覆盖,对符合条件的701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额代缴养老保险。全市59个行政村实现村卫生室全覆盖,建立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相衔接机制,对基本医保、大病救助报销后,自付部分再按照不低于70%比例给予医疗救助,有效降低了因病致贫风险。同时,在兜底保障政上,玉门农村低保一二类年保障标准分别由2016年的3420元、2988元提高到2020年的4428元、4200元,农村低保年均保障1.4万人,累计发放低保金1.12亿元。至目前,建档立卡户享受低保840户2090人,其中,一类98户153人,二类454户915人,三类278户987人,四类10户35人,实现了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在住房和饮水安全上,玉门市累计投入资金5700万元,新建改造农村危房1963户,贫困群众住房安全率达到100%。累计投入资金1.03亿元,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5处,架设农村供水管线1700公里,农村饮水安全率达到100%。在监测管理上,玉门市对“3+1”清零后贫困人口实施动态管理,对动态出现的问题隐患及时摸排解决,2020年,共更新供水管线39公里,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成效长期巩固。
统筹推进防疫与脱贫
“我看到乡政府发布的信息,说建化工业园区很多企业复工复产,需要务工人员,我经过咨询,今天报了名,明天就参加企业的安全培训班。”在玉门东镇建化工业园区,一名前来应聘务工的农村中年人告诉记者。面对疫情影响,玉门市从实际出发,降低疫情对正常经济社会秩序的影响,在就业创业上始终保持了信息畅通和有序发展。
玉门市建立乡镇与园区就业用工双向责任机制,制定支持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扶持措施16条,筹集资金1200万元,鼓励用工企业就近用工、优先录用贫困群众,激励每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输转1名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截至目前,通过整合培训资源,共发放“培训券”421张,有针对性地开展按需培训、点菜式培训10期,完成农村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176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212人;开展全市第一批建档立卡装载机、挖掘机驾驶员培训共四期99人,培训结束后及时组织劳务输转,并积极开展跟踪服务,有效解决了培训和输转就业衔接不紧密的问题。同时,积极开发就业岗位。
疫情期间,玉门市在59个行政村共开发110个临时公益性岗位,在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中开发了60名爱心理发员公益性岗位。结合各类市场主体复工复产,专门安排6个工作组,深入园区、乡镇摸清企业用工底数,建立企业用工信息库,动态掌握企业用工需求,推送用工短信15万条、各类招聘信息945条,涉及就业岗位8530个,有效促进城乡劳动力就业。加强劳务输转工作,充分发挥“玉门石油人”“铁人故乡人”等劳务品牌的带动作用,积极输转城乡劳动力到玉门经开区、东镇建化工业园区就近就业,各乡镇输转贫困劳动力2195人,创劳务收入1318.01万元;全市累计创建“扶贫车间”4家,共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92人,带动就业1007人。
截至目前,玉门市对照中央巡视“回头看”、国家成效考核、中纪委调研督导和酒泉市印发的整改方案,梳理合并认领的27个问题、省脱贫攻坚“回头看”排查反馈认领的23个问题、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认领的8个问题和十三届省委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先后反馈的110个问题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并持续落实整改责任,适时开展“回头看”排查,确保了问题整改长效稳定、不反弹,提升了脱贫质量。
记 者:陈思侠
编 辑:王晓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