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施耐庵和吴承恩的简介 七修类稿卷三十一诗文类

2021-03-26知识1

古代对人称\

施耐庵和吴承恩的简介 施耐庵(约1296~1370)中国元末明初作家。名子安,一说名耳。兴化(今江苏兴化县)人,原籍苏州。相传施耐庵是《水浒传》的作者。明嘉靖十九年(1540),高儒《百川书志》载:“《忠义水浒传》100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嘉靖四十五年郎瑛在《七修类稿》中说:此书为“钱塘施耐庵的本”。万历年间,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指出:“武林施某所编水浒传,特为盛行。今人一致认为施耐庵是《水浒传》作者。有关施耐庵生平事迹材料极少,搜集到的一些记载亦颇多矛盾。自20世纪20年代,江苏兴化地区陆续发现了一些有关施耐庵的材料,有《施氏族谱》、《施氏长门谱》和《兴化县续志》卷十三补遗载有《施耐庵传》1篇、卷十四补遗载有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志》1篇。据这些材料分析,施于元明宗至顺二年(1331)中进士,曾官钱塘二年,因与当权者不和,弃职还乡,回到苏州写作《水浒传》,追溯旧闻,闭门著述,悒悒不得行其志。还有的传说他此时与元末农民起义将领张士诚有过联系吴承恩(1510?1582?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怀安山阳(江苏淮安)人。他生于一个有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

三国演义故事概括和人物性格 我要一个三国演义的故事,随便一个都可以。要求:1.故事题目 2.用100字左右来概括故事内容 3.分析故事人物性格 三国十字歌 七神:华佗神医,孔明。

“一字千金”典故的由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是什么意思?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出自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诗。意思是说,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毕竟比较肤浅,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全诗:古人学问无遗。

施耐庵和吴承恩的简介 七修类稿卷三十一诗文类

七修是什么? 七修有多种意思:历史上有七修类稿,霹雳布袋戏中有武道七修,网络游戏《大唐豪侠》中有一种武器叫七修剑,有个网络小说作家叫七修七修类稿:由明代汉族文言笔记小说集,。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分别是什么? 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366303739名著,简称四大名著,是指《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按照成书顺序)这四部巨著。1、水浒传作者是北宋的施耐庵。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投降朝廷以及投降朝廷后镇压田虎,王庆,方腊等各路反抗宋朝政府的政治势力,最终走向悲惨失败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2、三国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3、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4、红楼梦作者是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

《三国演义》的中心思想 《三国演义》以人物为载体形象地衍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即仁、义、礼、智、信、勇等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因素。《三国演义》通过魏、蜀、吴三国的故事,揭示了“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发展规律。作品自始至终贯穿着“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体现了来人民群众拥护明君、向往和平和憎恶暴君、反对源动乱的愿望。作品通过三国之间政治、军事、外交等各种事件,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历史上各种斗争的经验和智慧。扩展资料:《三国演义》的写作主体显然没有历史和文学的区分意识,所以,小说文本没有呈现历史与文学的差异性理念,所有历史和文学的故事元素和话语表达都是被混淆界线与纠缠不清的。正是导源于先天性质的美学观念的局限。小说被涂抹zd成为既不是历史又不符合文学一般规定性的一个混合性文本。问题的另一方面在于,历史和文学的同一性关联在哲学意义上,它们都应该和必然地表现历史的客观规律及其偶然性结构,换言之,历史和文学都必然共同地隐含着历史理性和辩证逻辑。参考资料来源:-《三国演义》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马超打的曹操割须弃袍是哪集? 割须弃袍是一则成2113语故事,来源于古典5261名著《三国演义》第58回。4102马超把枪1653往后一招,西凉兵一齐冲杀过来。曹军大败。西凉兵来势凶猛,曹军将士都抵挡不住,只听得西凉军大叫:“穿红袍的是曹操!曹操就马上急脱下红袍。又听得大叫:“长胡子的是曹操!曹操惊慌,拿着佩刀马上割了胡子。军中有人把曹操割胡子的事,告诉了马超。马超又叫人大喊:“短胡子的是曹操!曹操听见喊声,立即扯起衣角包着下巴逃跑。后人有诗说:潼关战败望风逃,孟德仓惶脱锦袍;剑割髭髯应丧胆,马超声价盖天高。曹操率军与马超在潼关交兵,曹军被打败后马超追击曹操时,曹操为了不被认出来,把胡须割掉,把长袍丢弃之事。描写了曹操狼狈逃窜的景象。

「乡音不改鬓毛衰」之「衰」应念作什么?

#七修类稿卷三十一诗文类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