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衣欲湿杏花雨,的作者题目 1僧志南2范成大3杜甫4汪楫5元稹6李白7苏轼
沾衣欲湿杏花雨 的欲字怎么解释 不是说对杏花的感情.这句诗是倒装句.正过来写就是“杏花雨沾衣,欲湿.”“杏花雨”可以想象为如杏花一样的小雨,也可以说是杏花时节的小雨.和后句的“杨柳风”是同一种理解法.整句解释如下:像杏花飘落下来一样的小雨,落沾在衣服上,仿佛要将衣服湿透了似的(其实并未湿透).欲就是仿佛、想要的意思.
要完整 1.作者僧志南,题目《绝句》2.作者范成大,题目《四时田园杂兴》3.作者杜甫,题目《望岳》4.作者李商隐,题目《暮秋独游曲江》但这首诗我知道好像跟你有出入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作者、全诗、朝代、意思和用途是什么? 1.绝句宋·志南古木阴中系(jì)短篷,杖藜(lí)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2.意思:我在参天古树的浓荫下,系了带篷的小船,拄着藜做的拐杖,慢慢走过桥,向东而去。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仿佛是故意要沾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的风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令人心旷神怡。3.用途:形容生活闲适,心态十分平和。《绝句》是南宋僧人志南(法号)创作的诗词,出自《宋诗纪事》卷九三。表达了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绝句》作者志南简介:志南,南宋诗僧,志南是他的法号,生平不详。志南的生活状态已不可考,他在当时的文坛上也没有“中兴四大诗人”以及“二泉先生”诸人的风头那么健。但就这短短的一首诗,就以其对早春二月的细腻感受和真切描写,把自己的名字载入了宋代诗史。《绝句》鉴赏:诗人扶杖东行,一路红杏灼灼,绿柳翩翩,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这是怎样耐心惬意的春日远足啊!有人不免要想,老和尚这样兴致勃勃地走下去,游赏下去,到他想起应该归去的时候,怕要体力不支,连藜杖也扶他不动了吧?不必多虑,那小船系在溪水边老树下,正待他解缆回寺呢。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的作者、全诗、朝代、意思和用途 ”沾衣欲湿杏花雨2113,吹面不寒杨柳风“的作者是南5261宋僧4102人志南全诗如下:《绝句》1653宋 志南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注释1.短篷—小船。篷是船帆。船的代称。2.杖藜—“藜杖”的倒文。藜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茎杆直立,长老了可做拐杖。译文在参天古树的浓阴下,系了小船,拄着藜仗,慢慢走过桥,向东而去。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像故意要沾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的,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令人陶醉。赏析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诗人拄杖春游,却说“杖藜扶我”,是将藜杖人格化了,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赖的游伴,默默无言地扶人前行,给人以亲切感,安全感,使这位老和尚 游兴大涨,欣欣然通过小桥,一路向东。桥东和桥西,风景未必有很大差别,但对春游的诗人来说,向东向西,意境和情趣却颇不相同。“东”,有些时候便是“春”的同义词,譬如春神称作东君,东风专指春风。诗人过桥东行,正好有东风迎面吹来,无论西行、北行、南行,都没有这样的诗意。诗的后两句尤为精彩:“杏花雨”,早春的雨“杨柳风”,早春的风。这样说比“细雨”、“和风”更有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