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待证事实和已知事实的关系 法官如何认定案件事实

2020-07-25知识14

假设就是根据已知的科学原理和一定的事实? D【解析】假设是根据已知原理和事实,对未知事物的规律性和因果性所作出的假定性解释。D项“能溶解一切物质的‘万能溶液’”不是对规律性和因果性所作出的解释。因为能溶解一切物质的溶液没有东西可以承载它。这是不符合科学的。法官如何认定案件事实 案件事实认定的相关内容法官裁判案件无非是做两项工作,一是认定案件事实,二是适用法律。一个案件中,原告所说的是真的,还是被告所说的是真的呢?这就需要对事实作出认定。凌纯声的已知事实 凌先生认为在那几年来的边疆研究中可以得出一个已知事实:中华民族志是由国族与边疆各族血统的混合,不断创造新生命而成的,也就是所谓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他认为「科学」已经证明,昔日被视为是无稽之谈的夷汉同源说是事实:夷汉是同宗异族的兄弟(凌纯声1942:62)。而中华民族这样一个在人口、文化、空间上皆是举世无匹的民族,它的形成,并不是只是汉族的独自发展而已,实在是由边疆各族的涵化加入,才能有今天的大观。他说:今天中国边疆的重要,不仅边地资源为国家生命线,而边疆民族尤为国族的生命线。且边民乃我同宗兄弟,至今流落在化外者,亟应加以教养,使其能得归宗入族,早日实践国父的国内民族一律平等之遗教(凌纯声 1942:62)。而对于边疆文化的复杂现象,他从「科学」的角度,认为复杂的背后其实同出一源。他说:西南部族的名号殊多,语言文化也不一样,但是都是同属于汉藏一系的文化。但根据现有的材料,从时空两方面去悉心研究,以能寻流溯源,条分缕析,渐得证明汉藏系西南各族实为同源,至少是同干异枝的文化。而各民族之所以呈现分歧的原因,则被归诸于「时间的悬殊」与「空间的隔绝」。同样的原因,也使民族在逐渐分歧之外,也彼此互相。已知: 根据可知C7H14的结构简式是(CH3)2CHC(CH3)=CHCH3,名称为3,4-二甲基-2-戊烯,故答案为:(CH3)2CHC(CH3)=CHCH3;3,4-二甲基-2-戊烯.民事诉讼法中无需证明的事实有哪些 下列事实,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一众所周知的事实;二自然规律及定理;三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已知事实和日常生活经验法则,能推定出的另一事实;四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根据法律规定或已知事实,能推定出的另一事实是否需当事人举证? 不需要,但若当事人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 详见下列规定 对于下列事实,当事人无需举证:(1)众所周知的事实;(2)自然规律及定理;(3)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已知事实和日常生活经验法则,能推定出的另一事实;(4)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定的事实;(5)已为仲裁机构的生效裁决所确认的事实;(6)已为有效公证文书所证明的事实。对于前述的六项,当事人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另外,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案件事实明确表示承认的,另一方当事人无需举证,但涉及身份关系的案件除外。民事诉讼中免证事实 (一)众所周知的事实;(二)自然规律及定理;(三)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已知事实和日常生活经验法则,能推定出的另一事实;(四)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认的。什么是证明责任 一、证明责任概说(一)证明责任的概念 法院为作出裁判,首先应确定有关法律要件事实是否存在,然后才能适用相应的法律规范。但有的案件中,无论当事人如何举证,法院如何。为什么说“理论是无法证明的,我们只能尽力使其与所有的已知事实相符。” 这里所指的“证明”是如何定义的? 1:证明就是保证理论在过去、现在、将 来都100%适用。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是经过检验的理论我们也只能.民诉案证据采信原则 您好!采信证据,即采证,亦称认证,是指法官在诉讼过程中,主要是在庭审时,就当事人举证、质证、法庭辩论过程中,所涉及的与待证事实有关联的证据材料加以审查认定,以确认其证据能力上的可采性、证据力的大小与强弱并决定是否采信以及如何采信的诉讼行为与职能活动。法官的采证行为是相对于当事人的举证以及质证行为而言的,和当事人的举证、质证是一个密不可分的实际运作过程。举证为质证的基本前提,举证和质证则是采证的共同必要前提和基础,当事人的举证与质证体现的是一种利害关系的对抗状态,与举证、质证程序的动态活动方式而言,采证程序则基本处于一种静态之中,表明法官处于一种中立、超然地位,有利于体现司法公正。以下笔者就采证过程中如何正确运用推定、司法认知、盖然性规则谈点浅见。一、推定规则的运用推定是指法官借助于已知的现存事实,并据以推断出另一相关事实存在的假设。其根据是事物之间的常态联系,而这种联系是人们通过日常生活中长期、反复地实践和运用而取得的一种因果关系经验,这种因果关系是事物的现象之间体现出一种内存的必然性联系,即每当一种现象实际存在,另一种现象必定出现,具有的伴生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

#法官#法律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