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什么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超极化的形成机制

2021-03-25知识2

生理学上,将动作电位的时候,最后阶段为超极化,请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你说的超级化实际上是后超级化,动作电位最开始是去极化,然后是复极化,复极化后可能是超级化,即后超级化,主要原因是:复极化过程是膜上钠离子和钾离子通道开放对抗的一个过程,钠离子通道开放导致的是去极化,此时钾离子通道关闭,随着膜电位接近峰值,钠离子通道逐渐关闭,而钾离子通道打开,钾离子通道开的缓慢,关闭也缓慢,从而使极化状态超过静息电位,导致超级化现象产生,由于钾离子克服离子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的平衡最终又趋近于静息电位值,而后在钠钾泵的作用下,钠钾离子回到静息电位时状态和水平

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去极化、复极化、超极化的机制)? 当细胞接受到外界刺激时,钠离子通道打开,引起钠离子瞬间大量内流,这使得静息电位减小乃至消失,称为去极化过程;钠离子进一步内流可以形成瞬间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称为。

述中枢抑制的分类及产生机制 在任何反射活动中,中枢内既有兴奋活动,又有抑制活动。中枢抑制也能总和,也有后作用,因此它和中枢兴奋一样也是神经的活动过程。中枢抑制可分为突触后抑制与突触前抑e69da5e887aa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335323533制两种。突触后抑制 在反射活动中,由于突触后神经元出现抑制性突触后电位而产生的中枢抑制,称为突触后抑制。一个兴奋性神经元兴奋时,只能引起与它联系的其他神经元产生兴奋,而不能直接引起其他神经元产生突触后抑制;只有当兴奋性神经元先引起一个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时,才能转而抑制其他神经元。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时,其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使所有与其联系的其他神经元的突触后膜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的活动发生抑制。1.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当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时,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后膜发生超极化,膜电位由-70mV向-80mV靠近。这种超极化电位称为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可以设想,在超极化时就不易发生去极化,即不易发生兴奋,也就表现为抑制。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形成的原理是突触前膜释放的抑制性递质,能使突触后膜对K 和Cl-(尤其是Cl-,但不包括Na)的通透性升高,Cl-的内流和K 。

突触前抑制的产生机制是( )A.突触前轴突末梢超极化 B.突触前轴突末梢除极化 C. 参考答案:B

什么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超极化的形成机制

EPSP 和IPSP在生理学中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1、EPSP是指兴奋性突触后电位,英文名: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简称EPSP。是指由兴奋性突触的活动,在突触后神经元中所产生的去极化性质的膜电位变化。机制:某种兴奋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时,导致后膜上的Na?或Ca2?通道开放,产生Na?或Ca2?内向电流,使局部膜发生去极化的结果。2、IPSP是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导致突触后膜主要对Cl?通透性增加,Cl?内流产生局部超极化电位。扩展资料:1、EPSP特点:(1)突触前膜释放递质是Ca2+内流引发的;(2)递质是以囊泡的形式以出胞作用的方式释放出来的;(3)EPSP是局部电位,而不是动作电位;(4)EPSP是突触后膜离子通透性变化所致,与突触前膜无关。2、IPSP特点:(1)突触前膜释放递质是Ca2+内流引发的;(2)递质是以囊泡的形式以出胞作用的方式释放出来的;(3)IPSP是局部电位,而不是动作电位;(4)IPSP是突触后膜离子通透性变化所致,与突触前膜无关。参考资料来源:-EPSP参考资料来源:-IPSP

#超极化的形成机制#超极化是怎么形成的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