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图中赤道低气压带形成的主要原因 图中①处热带雨林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2021-03-25知识1

赤道低气压带一年中影响北半球时间较长的原因

赤道低气压带是怎样形成的 全球性大气环流1.由赤道地区热空气上升、极地地区冷空气下沉,可以知道低纬和高纬环流是热力原因形成的环流,中纬环流是动力因素形成的动力环流,所以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是热力原因形成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为动力原因形成的。在学习中我们要善于根据热力环流原理,理解七个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和相关的气候现象。例如赤道地区终年高温,气流受热作上升运动,南北移后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压,形成赤道低气压带,受其控制的地区,多对流雨,降水丰富。7a64e4b893e5b19e31333431366361又如在赤道低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由于存在气压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指向赤道低气压带,又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往北半球的低纬地区吹就形成了东北信风,往南半球的低纬地区吹就形成了东南信风。由于信风由高纬(温度低的地区)流向低纬(温度高的地区),一般情况下降水稀少,但如果信风来自海洋,且有地形的抬升,也可能形成丰富的降水,如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地区、澳大利亚大陆的东北部沿海地区、巴西东南沿海地区等。2.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引起太阳直射点随季节而南北移动,导致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随太阳直射点作。

图中赤道低气压带形成的主要原因 图中①处热带雨林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图中①处热带雨林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受赤道低气压控制,降水丰富 B 答案:B题目分析:结合图示的纬线经过的世界区域地理位置判断位于南回归线附近,故①位于马达加斯加岛东侧,由于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且受沿岸暖流影响,增温。

赤道低气压带的成因? 其实赤道低气压和副热带高气压的形成是因果关系,同理极地高气压和副极地低气压也是这样.赤道低气压的形成是由于赤道地区年接受太阳辐射热量最多,地球表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在地表形成低压,既赤道低气压.上升后的空气.

图中①处热带雨林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B

赤道低气压带形成的主要因素 纬度低,太阳高度角比较高,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多,气流呈上升运动,地面形成低压

赤道低气压带形成的主要因素 速度回答 纬度低,太阳高度角比较高,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多,气流呈上升运动,地面形成低压

图6中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 表示气压带, 表示风带,完成1~3题。1.图中字母C所表示的气压带是2.图中E气压带形成的主要原因是3.此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E.该纬度地区气温高F.该纬度地区气温低G.海陆热力性质差 图6中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表示气压带,表示风带,完成1~3题。1.图中字母C所表示的气压带是2.图中E气压带形成的主要原因是3.此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如图示意一年中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变化规律(图中数字为月份与日期)。读图完成下题。 小题1:导致赤道低 小题1:A小题2:D小题3:B试题分析:小题1: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发生南北向的周期变化,使得地球的上气压带和风带也随之发生南北向的周期变化。太阳直射点移向北半球,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也随之向北移动;反之向南移动。图中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变化的根本原因是黄赤交角的存在。小题2: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陆地相比海洋增温快。由于北半球陆地面积广大,夏季增温强烈,使南北半球气压梯度力增大,更加强了越过赤道的西南风的势力,使赤道辐合带向北推移到赤道与北纬 12~15°之间。赤道辐合带 向北移动幅度大,控制范围广,因此降水量多。由于南半球陆地 面积小,海洋面积大,吸收太阳能量的热容量大,夏季增温慢,与北半球相比,西北风形成的气压梯度力小,赤道辐合带向南移动幅度小,大致位于赤道与南纬 5°附近之间地区,控制的地区范围比北半球小,所以降水量较少。所以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北半球的时间长于南半球的主要原因是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南半球。小题3:太阳直射点在3月21日-9月23日在北半球,9月23日到次年3月21日在南半球;由图可以看出9月-12月,4-9月赤道低压在北半球,1-4月赤道低压在南半球。赤道低气压带位置的变化明显的滞后于太阳。

图中①处热带雨林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受赤道低气压控制,降水丰富 B.迎风坡,多地 B试题分析:结合图示的纬线经过的世界区域地理位置判断位于南回归线附近,故①位于马达加斯加岛东侧,由于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且受沿岸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故形成热带雨林气候。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可根据澳大利亚的位置判断纬线的纬度位置,并结合世界区域地理分布和气候类型的特殊成因分析。

#赤道低气压带的移动范围#图中赤道低气压带形成的主要原因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