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是什么意思 欲杏花雨湿沾衣

2021-03-25知识1

沾衣欲湿杏花雨的全诗 沾衣欲湿杏花雨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是什么意思 欲杏花雨湿沾衣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是什么意思 释义:杏花盛开时2113,细雨丝丝,却淋不湿我的衣5261衫;柳枝摇曳中4102,微微和风,也不使人感到寒冷。1653拓展资料:《绝句·古木阴中系短逢》(宋代·志南)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赏析:“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两句,诗人通过自己的感觉来描写景物。诗人扶杖东行,一路红杏灼灼,绿柳翩翩,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这是耐心惬意的春日远足。“欲湿”,表现了濛濛细雨似有若无的情景,又暗表细雨滋润了杏花,使花显得更加娇妍红晕。“不寒”二字,点出季节,说春风扑面,带有丝丝暖意,连缀下面风吹动细长柳条的轻盈多姿场面,使整个画面色彩缤纷,充满着蓬勃生气。这首诗,从容不迫,在写景时充分注意了春天带给人的勃勃生机,富有情趣,所以为崇尚理趣的朱熹所赞赏。参考资料:-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

沾衣欲湿杏花雨的杏花雨是什么意思 杏花雨指的是杏花盛开季节下的绵绵细雨。这句诗出自南宋僧人志南的《绝句》。原文: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译文:在参天古树的浓阴下,系了小船,拄着藜仗,慢慢走过桥,向东而去。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像故意要粘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的,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另人陶醉。扩展资料:这首绝美的小诗,写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诗的首句说:\"古木阴中系短篷。短篷不就是小船吗?老和尚原是乘小船沿溪水而来。诗人走到老树下感觉下雨,便戴上小草帽,继续过桥在细雨中欣赏前方美景。诗人拄杖春游,却说\"杖藜扶我\",是将藜杖人格化了,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赖的游伴,桥东和桥西,风景未必有很大差别,但对春游的诗人来说,向东向西,意境和情趣却颇不相同。僧志南《绝句》中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深得朱熹赞赏。朱子说:“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予深爱之”。一句“予深爱之”,胜过万语千言的褒奖。雨润杏花,风梳杨柳。雨,是杏花浸润过的雨,纯净而有微香;风,是杨柳筛滤过的风,清新且有暖意。此景此情,谁人不赞美?参考资料:—《绝句》

【沾衣欲湿杏花雨】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作者,题目,全诗文是什么?作者,题目,全诗文是什么?这两句是什么意思?绝句 作者:僧志安 古木阴中系?

“沾衣欲湿杏花雨”是什么意思?

沾衣欲湿杏花雨。 出自宋代志南的《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译文我在高大的古树阴下拴好了小船;拄着拐杖,走过小桥,恣意欣赏这美丽的春光。丝丝细雨,淋不湿我的衣衫;它飘洒在艳丽的杏花上,使花儿更加灿烂。阵阵微风,吹着我的脸已不使人感到寒;它舞动着嫩绿细长的柳条,格外轻飏。首二句写诗人的行踪,尾二句写诗人眼中的春光。首二句用笔精妙,予人以清凉幽静的美感:斑驳的古木、汩汩的溪水、轻巧的篷船、虬曲的杖藜、古朴的小桥和无事的老僧,构成一幅浑然天成的游春图。一句“杖藜扶我过桥东”,诗意地表现了禅宗所崇尚的物我合一的佳境。尾二句造语疏清,予人以清新悠然的体味:小桥东边,杏花如烟,杨柳如线,细雨如酥,和风如丝。那杏花烟雨,欲沾人衣而不湿,何其令人惬意;那杨柳和风,吹在脸上凉美而不觉寒冷,它们是何等善解人意。这清凉的春意,不正是春天清凉的禅意的昭示么?这迷人的春景,正是诗人眼中迷人的禅境。在诗人眼中,禅就在古木中、溪水里、篷船上、杖藜头,在小桥东边,在老僧心头,在杏花雨中,在杨柳风里,在那沾而欲湿的凉意中,在吹面不寒的清柔里,禅就是春天,就是一切的。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的作者、全诗、朝代、意思和用途 ”沾衣欲湿杏花雨2113,吹面不寒杨柳风“的作者是南5261宋僧4102人志南全诗如下:《绝句》1653宋 志南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注释1.短篷—小船。篷是船帆。船的代称。2.杖藜—“藜杖”的倒文。藜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茎杆直立,长老了可做拐杖。译文在参天古树的浓阴下,系了小船,拄着藜仗,慢慢走过桥,向东而去。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像故意要沾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的,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令人陶醉。赏析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诗人拄杖春游,却说“杖藜扶我”,是将藜杖人格化了,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赖的游伴,默默无言地扶人前行,给人以亲切感,安全感,使这位老和尚 游兴大涨,欣欣然通过小桥,一路向东。桥东和桥西,风景未必有很大差别,但对春游的诗人来说,向东向西,意境和情趣却颇不相同。“东”,有些时候便是“春”的同义词,譬如春神称作东君,东风专指春风。诗人过桥东行,正好有东风迎面吹来,无论西行、北行、南行,都没有这样的诗意。诗的后两句尤为精彩:“杏花雨”,早春的雨“杨柳风”,早春的风。这样说比“细雨”、“和风”更有美感。

沾衣欲湿杏花雨描写的是什么景象 1、“沾衣欲湿杏花雨,吹2113面不寒杨5261柳风”描写的是春季。意思是:4102绵绵细雨仿佛是故意要沾湿我的1653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的风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令人心旷神怡。2、原文:绝句宋·志南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3、译文我在参天古树的浓荫下,系了带篷的小船,拄着藜做的拐杖,慢慢走过桥,向东而去。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仿佛是故意要沾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的风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令人心旷神怡。4、简析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入朝,当时由于“安史之乱”,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严武还镇成都。志南也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欲杏花雨湿沾衣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