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的生平第一首快诗,“生平第一首快诗”的意思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首诗是杜甫流落到梓州时所作.这一年杜甫52岁,由于安史之乱而漂泊到剑门之外已是第五个年头,杜甫无时不期望着能够平息叛乱,叶落归根.突然他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喜极而泣,不能自抑.作者用了“忽传”、“初闻”、“却看”、“漫卷”四个连续动作,把惊喜心情有表达得淋漓尽致.而在“即从”、“穿”、“便下”、“向”这四个富有动感节奏的描述中,作者想象着自己仿佛已经穿过巴峡、巫峡,路过襄阳、洛阳,回到了梦寐以求的家乡.后人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此诗是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如此等等,都是非常精当的评语我想这“快”大概有三层意思吧,一是写诗的速度,因为高兴,思路清晰,很快就写出这诗了;二是诗的风格,节奏明快,痛快淋漓;三是作者的心情,欣喜若狂,快乐无比.我觉得应指心情愉快,其中的“漫卷诗喜欲狂”足以体现作者的新情愉快.“笔下疮痍,民间疾苦”说明了杜甫的诗风,这样心情愉快的诗着实不多.而且杜甫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国事在他眼里最重要,遇到国家收复。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第一首快诗”意思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称为杜甫的平生“第一快诗” 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听到官军收河南河北这一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七律。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
为什么说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这里的“快”是喜极而作,诗中的情感如行云流水,宣泄而出。因为杜e69da5e6ba90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431353237甫流落他乡许多年,终于听到故乡解放了,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七律。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因此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宝应元年(762)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汴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即广德元年正月,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正流寓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过着飘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扩展资料诗词赏析“剑外忽传收蓟北”,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涕泪满衣裳”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生平第一快诗是什么意思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后人喻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这并不是没有缘由的,是一种至真至诚的感情流露,能够给人一种感情的认同感,因而千古后依然脍炙人口。“剑外忽传收蓟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的“________快诗”? 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为什么说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这首诗紧扣哪个字描述? 紧扣一个“喜”字2113《闻官军收河5261南河北》作于公元763年(广德元年)春天4102,时杜甫52岁。公元762年冬季,唐1653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汴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人,当时正流寓梓州,过着飘泊生活。他听到这个消息,内心无比激动,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杜甫流落到梓州时所作。这一年杜甫52岁,由于安史之乱而漂泊到剑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