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平籴法 读音 历史上“平籴法”是什么?

2021-03-25知识8

“籴”字怎么读?是什么意思? “籴”字的读2113音是 dí,是买米的意5261思,引申开来是买入之意。释义(形声4102。从入,从米,1653翟声。本义:买进粮食)同本义(跟“粜”相对)你来籴米,将银子来我秤。《陈州粜米》又如:籴米(买米);籴粜(粮食的买进和卖出)扩展资料相关词汇1、平籴[píng dí]旧时指官府在丰收时用平价买进谷物,以待荒年卖出。2、出籴[chū dí]到产粮地籴买粮食。3、籴粮[dí liáng]买粮买进粮食。4、括籴[kuò dí]征购民间余粮。5、归籴[guī dí]谓送粮。6、边籴[biān dí]购进粮食供边防用。7、遏籴[è dí]禁止购买谷米。8、私籴[sī dí]谓购买私盐。9、对籴[duì dí]向民户征购与其应缴赋税等额的粮食。

平籴法 读音 历史上“平籴法”是什么?

平籴的平籴法 是李悝平抑粮价的措施,目的是使城里人和乡里农民都不受损害。他认为粮价若太贱则伤农,太贵则伤民(城市居民)。因太贵太贱,都不利于统治,于是他实施“平籴法”。其做法是:把好年成分为上中下三等,坏年成也分为上中下三等。丰收年按年成的丰收情况,国家收购多余的粮食。歉收年则按歉收的程度,国家拿出收购的粮食平价卖出。上等歉收年卖上等丰收年收购的粮食,中等歉收年卖出中等丰收年收购的粮食,下等歉收年卖下等丰收年收购的粮食。这样“虽遇饥馑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只有“民不散”,政权才能巩固,这就是“平籴法”的目的。“平籴法”推行后,魏国社会相当稳定,很快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国。史称:虽遇饥馑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取有余以补不足也,行之魏国,国以富强。书外人语:群雄割据战春秋,国富民强税中求。平籴铺来双赢路,魏国变法胜诸侯!

“籴”的读音是什么? dí籴【繁体】籴【读音】dí【解释】买进粮食,与“粜”相对。【笔画数】8;【部首】米;【笔顺编号】34431234【闭籴】:1.禁止籴米。语本《左传.僖公十五年》:\"晋饥﹐秦输之粟;秦饥﹐晋闭之籴。.【边籴】:1.购进粮食供边防用。【博籴】:1.宋代粮食政策之一。粮缺时,官府将仓库里的余粮低价卖出,用高价买进民间.【出籴】:1.到产粮地籴买粮食。【对籴】:1.向民户征购与其应缴赋税等额的粮食。【遏籴】:1.禁止购买谷米。【贩籴】:1.收买粮食。【告籴】:1.请求买粮。【谷籴】:1.买入谷物。【归籴】:1.谓送粮。【和籴】:1.古时官府以议价交易为名向民间强制征购粮食。始于北魏。【货籴】:1.买进谷物。【憿籴】:1.疾速貌。【均籴】:1.宋代按照人户家产﹑土地多少,分等摊派征购粮食的制度。购价往往低于市价.【括籴】:1.征购民间余粮。【敛籴】:1.古指国家以官价买卖粮食。【买籴】:1.谓买进粮食。【贸籴】:1.谓买进粮食。【平籴】:旧时指官府在丰收时用平价买进谷物,以待荒年卖出,缓和阶级矛盾。【乞籴】:1.求买粮食。【讫籴】:1.终止籴粮﹐囤积粮食不发。【市籴】:1.谓官方收购粮食。【收籴】:1.收购粮食。【私籴】:1.谓购买私盐。

#平籴法 读音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