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使用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对基因组dna 进行部分酶切 基因工程操作中涉及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酶促反应。已经知道有许多重要的核酸酶,如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外切核酸酶、dna连接酶、DNA聚合酶、反转录酶、DNA及RNA的修饰酶等,在。
限制性内切酶有几类?各有什么特点 根据限制2113酶的结构,辅因子的需求切位5261与作用方式,可将限4102制酶分为三种类型,分1653别是第一型(Type I)、第二型(Type Ⅱ)及第三型(Type Ⅲ)。第一型限制酶同时具有修饰(modification)及识别切割(restriction)的作用;另有识别(recognize)DNA上特定碱基序列的能力,通常其切割位(cleavage site)距离识别位(recognition site)可达数千个碱基之远。例如:EcoB、EcoK。第二型限制酶只具有识别切割的作用,修饰作用由其他酶进行。所识别的位置多为短的回文序列(palindrome sequence);所剪切的碱基序列通常即为所识别的序列。是遗传工程上,实用性较高的限制酶种类。例如:EcoRI、HindⅢ。第三型限制酶与第一型限制酶类似,同时具有修饰及识别切割的作用。可识别短的不对称序列,切割位与识别序列约距24-26个碱基对。例如:HinfⅢ。扩展资料限制性内切酶分类性质根据酶的功能特性、大小及反应时所需的辅助因子,限制性内切酶可分为两大类,即I类酶和Ⅱ酶。最早从大肠杆菌中发现的EcoK、EcoB就属于I类酶。其分子量较大;反应过程中除需Mg2+外,还需要S-腺苷-L甲硫氨酸、ATP;在DNA分子上没有特异性的酶解片断,这是I、Ⅱ类酶之间最明显的。
原核基因采取什么方法获得 原核生物的基因则可直2113接用限5261制酶从DNA切取。因为原核生物的基因4102是连续不间隔的,直接切取1653就可得到目的基因,再PCR扩增后就能得到大量目的基因。原核生物基因分为编码区与非编码区。非编码区上的基因决定某些性状是否表达,表达多少次以及何时开始表达。所谓的编码区就是能转录为相应的信使RNA,进而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也就是说能够编码蛋白质。非编码区则相反,但是非编码区对遗传信息的表达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在非编码区上有调控遗传信息表达的核苷酸序列。非编码区位于编码区的上游及下游。在调控遗传信息表达的核苷酸序列中最重要的是位于编码区上游的RNA聚合酶结合位点。RNA聚合酶是催化DNA转录为RNA。能识别调控序列中的结合位点,并与其结合。限制酶 restriction enzyme 是参与寄主支配性限制的酶,可识别 DNA的特定碱基排列而切断链的核酸内切酶,因此,又称为核酸内切限制酶,目前已从各种细菌类中得到纯化的特异性不同的酶。这种酶广泛存在于生物界,并因生物种属的不同而其特异性有所不同。因此在酶的名称上加有生物种属的简称。例如,从流感嗜血杆菌d(H-aemophilus influenzae d)菌株中分离出的酶称为Hind限制酶或R.Hind(R为限制的。
基因工程研究中需要哪几类酶,这些酶各有什么作用? 用于基因工程的工具酶一,限制性内切酶(Endonucleosase)(一)限制性内切酶(Endonucleosase)的发现与分类1)50年代初发现细菌能将外来DNA片段在某些专一位点上切断,从而保证其不为外来噬菌体所感染,而其自身的染色体DNA由于被一种特殊的酶所修饰而得以保护,这种现象叫做限制-修饰,它们由三个基因位点所控制:hsd R,hsd M,hsd S,十年后,人们搞清了细菌的限制与修饰分子机理:hsd R-限制性内切酶hsd M-限制性甲基化酶hsd S-控制两个系统的表达1968年Smith等人从流感嗜血杆菌株中分离出两个类内切酶,Hind II和Hind III,为基因工程技术的诞生奠定了基础.截止到目前为止,已经分离出400余种II类酶,搞清识别位点的有300种,商品化的约有一百种,而实验室常用的有二十种.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分为三大类:I类 能识别专一的核苷酸顺序,并在识别点附近切割双链,但切割序列没有专一性.II类 识别位点(回文序列)严格专一,并在识别位点内将双链切断III类 识别位点严格专一(不是回文序列),但切点不专一,往往不在识别位点内部.因此在基因工程中具有实用价值的是II类限制性内切酶.(二)II类限制性内切酶的命名及特性命名原则:取属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取种名的前两个字母小写,构成基本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