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我的家乡端午节山西 你的家乡端午节吃什么?

2020-07-25知识7

关于山西运城端午节作文500多字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很期待过端午节。诱人的粽子让人垂涎三尺,长长的米粒煮得泛黄,里面包了豆沙或枣子的陷。米有些透明,也露出些泛红的颜色,四角倔强的翘着,可爱极了。包粽子的叶子上沾满了水,也沁入一点米的香味。一口在粽子上咬下去,满嘴便充满了米香,再咬一口,便会看到暗红色的馅儿。馅儿甜甜的,有了米,这种甜也不腻了;米中融入了枣或豆沙的香甜,也是别有一番滋味。我常常是吃得满嘴“小胡子”,妈妈见了笑我是只“大脸猫”。我却不介意,嘿嘿一笑,用舌头舔舔米粒,用手把嘴一抹就去找外婆了。外婆会笑着看着我,慢慢挪动步子于床前,从枕边的针线筐中取出几个香囊。那时外婆还只有我一个孙辈的孩子,分外疼惜,所以每年都会有五六个外婆做的香包。这些香包各式各样,在我记忆中,似乎没有重样儿的。外婆那时手还很巧,会做很多种图样。有小鹿、老虎、蛇、壁虎的;也有太阳、月亮、星星的;还有些花花草草的和心型的。他无论做什么,就像什么,虽说没达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但绝不比路边买的那些差。虽然我并不怎么喜欢香包的那种味道,但那无疑是我那时的最好饰品。犹如天花乱坠。小姨看着我,笑我臭美。我才不管她说什么,依然“孤芳自赏”,跑去妈妈面前玩。山西过端午节的习俗资料 200字 一、插艾蒿、编艾人、艾虎在宅院中还有“端午到、插艾蒿”的习俗。艾蒿昧辣,是一种芳香化浊药物,具有杀虫和防治植物病害的功效。蚊子、苍蝇往往避其味而远逃。端午节,家家户户要在门上插一束艾蒿以辟邪。晋北习惯将艾蒿编成人形,悬于门楣,称为艾人。晋南习惯将艾蒿编成虎形,悬于门首,称为艾虎。二、解州男女戴艾叶解州端午,男女戴艾叶,称为“去疾”,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隰州端午,各村祭龙王,并在田间挂纸。怀仁县端午又名“朱门”。定襄县端午,学生需致赠节礼给教师。潞安府以麦面蒸团,称为“白团”,与粽子一起拿来互相馈赠。三、贴门虎曲沃等地是用纸剪成老虎、粘艾叶,贴在门上,称为贴门虎。浮山等地是采制艾蒿悬挂门楣。一些靠河水草盛的地方,习惯在门上插菖蒲。还有的地方是门上贴钟馗面像驱邪。晋南一些地方,端午节要用五色线将家具、门环等物缠绕。四、饮雄黄酒其来历与吃粽子有相似之处,主要用于防病和祛毒。中药典籍记载,“五月五日饮菖蒲、雄黄酒,可除百疾而禁百虫”。雄黄是一种中药材,具有解毒、杀菌、辟邪之功效。传说屈原投江之后,屈原家乡的人们为了不让蛟龙吃掉屈原的遗体,纷纷把粽子、。你的家乡端午节吃什么? 我老家山西的,端午节除了包粽子,还要吃麻花,油条,老家把麻花叫麻糖,每到端午节钱,村里就有人把油锅支起来,油炸的味香味飘满整个村子。老家的粽子不是用糯米包,而是用大黄米,当地叫软粟,黄黄的,里面配上华生,红枣,粽子包成三角形或者马蹄状,要煮好几个小时,现煮出来的粽子,软粟和枣香味融为一体,味道最好吃,如果蘸上白糖就更好吃了。过去每家都包很多粽子,除了送给亲朋好友,还要给老师的送,据说过去学生们都是挡着粽子给老师送的。吃粽子不容易消化,所以端午节还要做点浆水,老家的浆水用刺蓟做的,选择嫩的刺蓟菜,开水过一下,然后浇上面汤 过几天酸了就可以,浆水可以开胃,解油腻。吃不完的粽子用冷水泡起来,有时候能吃好几个礼拜,直到变味。端午节马上就要到了,你们家乡都有哪些特色?又是怎么过的? 回答:没什么特色,就是吃棕子。端午节吃大蒜代表什么意思?你家乡有没有这个风俗? 端午节吃大蒜这个真不知道,我家乡也没有这个风俗,一般是吃粽子的,我在南方,据我猜测一般喜欢吃大蒜的都比较靠近北方,可能这个习俗一般是北方那边的吧。端午节来临,你最想吃的端午节的小吃是什么? 1、端午节我最想吃到的是家乡的凉糕,是一种用糯米做的跟粽子类似的好东东!2、对于凉糕的注释:糯米凉糕是一道适合夏天食用的老北京特色传统糕点,在北方的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地区,流传着过端午节吃凉糕的习俗。里面放入红枣、豆沙、葡萄干等一些坚果,咬一口棉软不粘牙,沙甜不腻口。那个滋味别提有多么的美了!2、做法:(1)把2斤糯米洗净泡几个小时,放入一个蒸笼,下面铺满粽叶,一层糯米一层上述的一些坚果等。(2)开火蒸熟,20-30分钟后,取出晾冷,切成块状,上面可以撒一层霜糖,真的是人间美味。3、放入冰箱冷藏后取出更加美味!

#屈原#端午节的习俗#雄黄酒#凉糕#粽子做法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