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碳正离子的形成与什么有关 碳正离子到底是什么意思? 为何最外层有6个电子,还能显示一个正电荷? 哪位老师能详细解释下

2020-07-24知识10

什么时候形成碳正离子什么时候形成碳负离子 碳正离子的形成过程大7a64e59b9ee7ad9431333339666139概是这样的:C+上原本连有一个电负性较大的或者吸电子的基团(如-Br-OH等)那么这个基团就会将它连接的碳上的电子吸引过去 使该碳稍微显正电性 吸电子基团在适当溶液中还可能带着一对电子离去(例如Br-)那么剩下的烃基就形成了碳正离子例子:CH2=CH-CH2Br=CH2=CH-CH2(+)+Br-碳负离子的形成最常见的例子是α-C连有吸电子基 使得α-C和其所连的H原子之间的键减弱 H原子容易以H+形式离去 剩下一个带负电的碳 即碳负离子例子:CH3-CO-CH2-COOCH2CH3=乙醇钠=CH3-CO-CH-COOCH2CH3(-)+CH3CH2OH+Na+简单的烷基碳负离子,其负电中心碳原子是 sp3杂化的未共用电子对占据一个 sp3杂化轨道,离子具有四面体构型,一般能迅速发生反转呈现为平衡。这类碳负离子的稳定性顺序(按荷负电原子类型)为伯>;仲>;叔。这可能是由于烷基的推电子性诱导效应。乙炔基、乙烯基和苯基负离子等的负电荷在含 s 成分较高的杂化轨道中,受核吸引较强,因此比烷基负离子稳定,尤其 HC≡C-:是相当稳定的。电荷非定域的碳负离子,由于形成π共轭体系,带负电荷的碳变为 sp2 杂化的,这种电荷非定域化使稳定性大大增加,如烯醇盐可稳定存在。碳正离子机理与碳负离子机理的区别? 既然都生成了碳正/碳负离2113子中间体,而这两者5261的差别就在于:1、碳正4102离子缺少电子,必须接受1653亲核试剂进攻;而碳负离子则富电子,必须接受亲电试剂进攻。2、碳正离子形成之前一定是电负性比C大的非金属原子与之成键;碳负离子形成之前一定是电负性比C小的原子,尤其是金属原子与之成键。为什么不是右面的碳形成碳正离子 这里的苯基是给电子的基团,能够稳定碳正离子,而羟基是个吸电子基团,碳正在哪里形成并不稳定。个人建议你去看邢大本的频哪醇重排成频呐酮那节的注意事项第二点讲的就是你这个问题。碳正离子与自由基的区别? 碳正2113离子与自由基一样,是一个活泼的中5261间体。碳正离子有一个正电荷4102,最外层有16536个电子。带正电荷的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与3个原子(或原子团)结合,形成3个σ键,与碳原子处于同一个平面。碳原子剩余的P轨道与这个平面垂直。碳正离子是平面结构。碳负离子指的是含有一个连有三个基团,并且带有一对孤对电子的碳的活性中间体。碳负离子带有一个单位负电荷,通常是四面体构型,其中孤对电子占一个 sp3 杂化轨道。它形成的原因是中心碳原子受邻近基团的影响C—H键极性变大,显一定的酸性,在强碱作用下失去一个氢离子形成碳负离子。自由基,化学上也称为“游离基”,是含有一个不成对电子的原子团。因为它有未成对电子,自由基和自由原子非常的活泼,通常无法分离得到。不过在许多反应中,自由基和自由原子以中间体的形式存在,尽管浓度很低,存留时间很短。这样的反应称为自由基反应。碳自由基可看成是碳氢键或其它键均裂成两半,一半各带走键的一个电子形成的基团。从电性上来看:碳正离子带正电荷,有一个空轨道,相对不稳定,在极端条件下也能独立存在。碳负离子带负电荷,无空轨道,较稳定,能独立存在。碳自由基无空轨道,碳正离子是怎样的形成的 碳正离子是一种带正电的极不稳定的碳氢化合物。分析这种物质对发现能廉价制造几十种当代必需的化工产品是至关重要的。欧拉教授发现了利用超强酸使碳正离子保持稳定的方法,。我想问一下甲基碳正离子在形成SP2杂化时为什么是S轨道和俩个P轨道杂化 碳正离子与自由基一样,是一个活波的中间体.碳正离子有一个正电荷,最外层有6个电子.带正电荷的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与3个原子(或原子团)结合,形成3个σ键,与碳原子处于同一个平面.碳原子剩余的P轨道与这个平面垂直.碳正离子是平面结构.碳负离子是带负电荷的具有偶数价电子的物种,其负电荷(未共用电子对)定域 在一个碳原子上.甲基负离子CH3-可看作是一切碳负离子的母体,各碳负离子可以烷 基负离子来命名.由吸电子基共轭稳定化(-R 效应)的碳负离子,由于实际的共振结构中负电荷主 要分布在氧原子上,这类离子叫做碳负离子的性质.简单的烷基碳负离子,其负电中心碳原子是 sp3杂化的未共用电子对占据一个 sp3 杂化轨道,离子具有四面体构型,一般能迅速发生反转呈现为平衡.这类碳负离子的稳 定性顺序(按荷负电原子类型)为伯>;仲>;叔.这可能是由于烷基的推电子性诱导效 应.乙炔基、乙烯基和苯基负离子等的负电荷在含 s 成分较高的杂化轨道中,受核吸 引较强

#原子#碳原子#负离子#碳正离子#电子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