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今年66岁,发现高血压10多年了,长期服用硝苯地平常释片+氢氯噻嗪片联合控制血压,一般下午2~3点在家测量血压,均在达标范围内。
一日清晨6点左右,老王忘记服降压药就跑到外面运动,突然感到头晕、头痛、呕吐,不能站立,幸亏家人看到,拨打120送到医院,经颅脑CT检查,确诊为左侧基底节脑出血,住院3周出院,但是右侧上下肢不能正常活动,说话口齿不清。
出院后,医生建议每天清晨起床后、活动前服药,每天上午7~8点测量血压。
很多高血压患者去医院复诊,医生一般建议清晨服降压药,主要目的控制清晨血压。为什么要这样呢?这种服药方式又适合所有患者吗?大部分患者,清晨服药
人体血压具有一定的昼夜节律:在睡眠最初几个小时血压下降到最低,而在清醒之前逐渐回升,清醒时达到高峰。
如果对高血压患者每小时测一次血压,并将24小时内血压水平绘制成曲线图,那么得出的图形就会像一只勺子。如果将不同患者的“勺子”的变化分一下类,那么可以分为杓型、超杓型、非杓型以及反杓型4种类型。
杓型血压是指的患者晚上的血压比白天下降,下降的百分比在10%~20%。
超杓型血压则被定义为晚上的血压比白天下降,下降的百分比>20%。
如果夜间血压不超过白天血压的10%者被称为非杓型。
夜间血压不降,反而明显升高者,被称为反杓型血压。
前两种类型的高血压患者发生清晨高血压的几率都比较小,而且占高血压人群的比例也较大。据统计,杓型和超杓型血压约占76%~83%,而非杓型血压和反杓型血压约占17%~24%。因此,对于这两种高血压患者,服药时间应该选择清晨起床后比较合理。
对于夜间血压下降比较明显的杓型或者超杓型血压的患者来说,即使清晨血压升高,由于其基础血压较低,对于清晨血压剧增的耐受程度也就比较大,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几率也就相对比较小。
但必须强调的是,清晨服药必须注意两个问题:第一是其所选择使用的降压药必须是半衰期长的长效药物,服药后药效足以维持到第二天同一时间;第二是所谓清晨服药必须是在清晨起床后立即服用,而不是等到进餐或者活动以后再服药。有什么办法对付夜间高血压
调查发现,健康人中非杓型血压节律的存在率不足10%,但在高血压患者、高龄患者以及糖尿病或肾脏疾病的患者中,表现为非杓型血压节律的则高达50%左右。因此,这些夜间血压不下降或者下降有限的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的基础水平就比较高,而且,这类患者一旦遇到清晨血压剧增,发生心脑肾血管事件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所以,这类患者就不应在清晨服药来控制清晨血压。
第一个办法是将原本清晨服用的药物中的一种或者多种降压药移到晚上睡前服用,以改善血压控制,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第二个办法是白天依然使用清晨时服用的降压药,但是在晚上增加一种短效降压药物。
第三个办法是依然保持平时用之有效的降压药,而在临睡前服用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这两种药物有轻微的降压作用。
另外,睡眠质量与血压类型有关,睡眠质量差的人,非杓型高血压发生风险将增加3倍,因此,老年高血压患者如果经常失眠,用些镇静安眠或抗焦虑药物改善睡眠,也可以降低夜间血压,从而帮助控制清晨血压。服药时间还要强调个体化
在血压管理方面,血压变异性是一个最常见而又最难以控制的因素,清晨高血压就是血压变异性升高的一种现象,不同的人在短时间内的血压波动可以很大,因此,控制清晨高血压还要因应个体化的因素。例如:
部分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同时伴有肠胃道慢性疾病,因此对于降压药物的吸收不完全,就更应该强调生活方式干预,如避免清晨活动,起床宜迟,动作宜慢,起床后尽早服用常规降压药物。
有的老年患者存在明显衰弱,但是夜间血压却很高,可以在一清醒时就服药,然后继续在床上躺着,经血压测量没有血压骤增,再缓慢起床活动。
讲了这么多,如果要更好地控制血压,最好能知道自己的血压波动到底属于哪种“勺子”,并告知医生,让他帮你调药以及个体化的建议。#打败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