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配图
7月22日,生态环境部公布今年6月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降尘监测结果,共有10个城市降尘量同比下降。其中,太原市降尘量10.2吨/平方公里,比去年同期下降54.5%,下降幅度在“2+26”城市中排名第一。
从5月开始,以建筑工地、渣土运输、非道路移动机械为重点,我市开展降尘扬尘污染防治攻坚行动。一是首次公布降尘扬尘污染防治管控的负面清单。其中明确,各类施工工地出现以下任意一种情况的,立即停工整治:现场监测 PM 10小时值达到250μg/m3以上;群众举报扬尘违法违规行为经核实2起及以上;市整改办督办通报2次及以上。二是严查工程运输车、渣土车等中重型载货车严重违法行为,并追溯上游业主单位责任——检查发现无渣土营运证2起及以上的,检查发现渣土运输不按规定时间路线行驶2起及以上的,检查发现带泥上路、沿途抛撒、不密闭运输、不在指定地点倾倒等行为2起及以上的,暂停渣土车所属企业运输半个月。三是在城市部分区域试行渣土“阳光运输”,减轻夜间监管压力。四是实施全市大清洗,彻底解决垃圾积存、道路扬尘等问题。依照最新数据,全市共完成裸露地面整治651块共计937.3万平方米,清运清理渣土垃圾870.9万吨,完成县乡道路、城乡接合部道路整治381项共计558.4公里。
在制度建设上,我市鼓励各城区探索精细化管理模式。如杏花岭区出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从各类施工工地(拆迁、道路、园林绿化工地等)到煤炭、砂石等建材销售,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要求,明确主体责任、监管责任和处罚条款。小店区则根据施工工地点多、面广、线长的实际,启动了扬尘治理等级分类监管督办制,对已达到防控要求的建筑工地挂“绿牌”,对未达标工地挂“红牌”并加大巡查次数,让治理有的放矢。
依照生态环境部公布的数据,3月,太原降尘量比去年同期下降66.2%,下降幅度在“2+26”城市排名第一;5月,太原降尘量比去年同期下降44.7%,下降幅度在“2+26”城市排名第一。(任晓明)
来源:太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