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一味的追求规模而忽视单产的种植户们,是贪心还是无奈?

2020-07-24新闻28

农民朋友和关心农业的朋友们大家好!谈谈我个人对目前部分规模经营主体现状的看法吧,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今年梅雨的威力确实是不可估量的,自六月上中旬至今能见阳光的日子屈指可数,前两天下午趁着连日的强降雨稍稍暂停的间隙到水稻田里转转看看自家的长势如何,也顺便观摩一下前两年流转给大户的田块。泥泞的田间道路终于在不穿雨靴的情况下可以像走梅花桩似的跳跃式行走,显然道路已经进行人工平整过了,要是在一月前各式各样的农业机械来来回回碾压形成的近膝盖深的车辙别说人了就牛走的话也会崴了脚摔个半身泥。可能说的有些夸张,不过在鼓励大户规模经营的同时巩固和提升农田基础设施也是要逐步跟进的。

途中拍了几张有针对性照片,参照图片说说水稻种植常见几个现象吧:

这两块水稻田是自己家的,右边是六月十三日机插的,左边是六月二十三日机插的而且用苗量比右边多两成,虽然只相差十天但区别还是相当大的,总结来水稻栽插宜早不宜迟,越迟越要密。

这两块水稻田是两个小农户自种的,右边的是采用水直播方式,左边是机插的,长势区别还是很明显的。水直播播种时正直入梅初期,阵性强降雨来势凶猛,好多水直播田块因排水不畅或技术等原因导致出芽率极低,从而又补种或者毁掉机插的不在少数。有一点还是庆幸的,今年的旱直播田块由于播种迅速抢在梅雨来临前就已出苗加之田间墒系较深排水顺畅,苗情基本较好。不过旱直播后期管理费工费时,杂草杂秧关、不保水肥、易倒伏等使那些尝过苦头的种植户们谈文色变,避而不及!

这两块水稻田右边是小农户的,左边是大户种植的,再发两张看看

远处时常看到有半间房子大的地方没有秧苗

看到这苗情是不是觉得这个大户田间管理太马虎了,太粗放了呀!

介绍一下这个大户的情况吧,一家三口连云港人,夫妻俩四十来岁,儿子已大学毕业了,来我们这承包种田已有十几个年头了。刚开始2007年至2012的时候承包了几十到一百多亩地,主要是一些集体的抛荒地和一些没有劳动力和外出务工农户的闲置土地,零零散散的,但承包金不高最多也就两三百块左右每亩,自己投资了一些小型拖拉机耕种机械,除了化肥农药水费和大型农机具的支出以外基本没有其它开支,夫妻俩很能吃苦农忙的时候基本不用雇工人,由于规模小管理精细产量还是很高的,小麦可达八百斤左右,水稻则有一千三百斤左右。那时候由于国储托市敞开收购政策积极小麦大概1.1元/斤,水稻可以卖到1.4元/斤,这价格还是粮商们上门收购的价格,送到粮站还要高出一毛,这样的话每亩收益能够达到千元以上,一年下来光种地收入也有十万左右,加上农闲时候打点零工,收入还是不错的。本人也是众多承包户中的一员,面积也有五六十亩,对那些年种地收益可谓是了如指掌,正是这几年不少的大户们尝到了甜头积累了资本,为后来的扩大规模奠定了基础。

从2013年开始政府号召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口号渐渐的蔓延开来,解决“三八”“六0”部队种田难,土地集中管理有利于大型农机具的推广使用,秸秆禁烧全量还田等等问题将大为改观。政策是好的,流转价格按照保护价500斤稻谷计算也有近800元每亩,有的地方更高达千元,但当时推行难度还是相当大的。我当时做过几年村干部,对这项工作深有体会,由于国家惠农政策不断加大,取消农业税、种粮补贴、粮食保护价以及各种农机具的推广使用使得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有部分有劳动力的农户不愿将自家土地流转,因为承包主体是希望成片种植便于管理也减少后期矛盾,这就给村组干部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当时做这项工作用挖空心思、磕头作揖、低三下四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有些比较固执的农户用置换土地的方法上几次门也固若金汤,这项工作的痛苦经历对我后来的辞职埋下了种子。

到了2015年在各级政府的不断号召和支持下如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种植合作社这些新鲜群体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硕大的钢结构厂房,成套的烘干设备,成排成排的各种农机具,规模少则二三百亩多则千亩以上,跟当时的房地产热劲比的话一点也不逊色。就连一些有些闲钱的外行老板也看到了这个商机也要进来分一杯羹,而且起步很高,场面高大上那是必须的!那两年对这些主体来说确实是热情高涨,敢打敢拼,对自己的付出充满了希望!

然而好景不长,2016年往后粮食价格不涨反降,还出现粮商压价卖粮难的窘境,还有一年秋收时节遭受连续一个多月的降雨导致水稻霉变,相当面积小麦也无法播种,着实给大户们上了一课,那一年有部分没有怎么投入的或者赔不起的也出局了一批。可是那些大手笔的甚至压上全部的就没这么容易说放弃就放弃的,因为投入的机械和硬件设施是很难变卖或者要亏大头的,他们亏不起也不能亏,因为这些是他们年复一年辛辛苦苦一点一点积攒下来的!

这两年这些大户们好像冷静了许多,不轻易的更换添置大型农机具,可现在用工难用工贵也日益加剧,老的干不动了,年轻的又不愿干,怎么办呢?能省就省吧!所以图片上有些缺苗的地方也就随它去吧,请人补的话人工费也够。为了节省人工减轻劳动强度有些思想比较前卫的农场主购置了价值不菲的无人机,花了近五万元。无人机用于农业是个新鲜事物,这给传统农业有带来了些许新奇,不过我觉得使用者应该多学习使用知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没有把握的可以先小范围试验后再大面积使用,毕竟农作物受药害后是很难挽救的,损失是自己买单的。下图是无人机除草不当造成的损苗,后用人工补栽了,损失不小啊!

说了这么多,归根道底就是农业是国之根本,发展现代规模农业是大势所趋也任重道远,政府应加大农田基础设施投入,农技、农机部门加强技术培训,用发展的眼光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有利于规模农业长远健康发展。不断扩大种植规模意味着投入、风险、管理难度也随之加大,各地区要因地制宜视承包主体种植能力采取适度规模经营的模式,稳定提高单产才是王道。这两年粮食价格萎靡,部分种植户们为了保证收入只有通过扩大规模来弥补,从而导致管理不善单产下滑,这样的“贪心”也实属无奈之举!

本文所述情况可能只属本地个别现象,不以点概面,就自己的所见谈谈自己所想。尊敬的读者朋友们如有宝贵意见或者感想欢迎留言呦,谢谢!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