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两颗小小的“米粒”,竟反复折磨了王大爷近两个月!这是怎么回事

2020-07-24新闻5

破伤风

先给大家普及个卫生小知识!

破伤风是破伤风梭菌经由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人体,在缺氧环境下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肌痉挛的一种特异性感染。破伤风毒素主要侵袭神经系统中的运动神经元,因此该病以牙关紧闭、阵发性痉挛、强直性痉挛为临床特征,主要波及的肌群包括咬肌、背棘肌、腹肌和四肢肌等。

破伤风是常和创伤相关联的一种特异性感染,常见于开放性骨折、含铁锈的伤口、伤口小而深的刺伤、盲管外伤、火器伤。但是,实际生活中,任何类型、任何大小的创伤都可能受到破伤风梭菌污染。

近日,在我院ICU医护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一名面临死亡威胁的特殊破伤风患者王先生重获新生、病愈出院。

奇怪的“头痛”差点要了命

6月的一日凌晨,ICU接到了来自神经外科的急会诊电话:“我们是神经外科,请你们急会诊,有个患者呼吸困难,刚刚紧急做了气管切开,目前病情危重,快来看看!”

5分钟内,ICU值班医生苗磊赶到神经外科。患者是一名63岁的男性王先生(化名),入院前一天,王先生在家中没有原因的情况突然出现头痛,伴随颈项强直、进食困难。随即来到我院就诊,急诊头颅CT和MIR检查并没有显示明显异常。接诊医生考虑王先生不排除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可能,收治其到神经外科住院观察治疗。没想到,住院的当晚,王先生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畏光畏声等情况。为抢救生命,神经外科樊拥军主任为其紧急实施床边气管切开手术。

会诊后,苗磊医生护送王先生转入重症监护室(ICU)行进一步治疗。

群策群力确定治疗途径

ICU科主任徐进步对王先生的病情高度重视:“头颅CT和MIR均未见明显异常,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能排除吗?脑脊液检查也未见明显异常,脑炎和脑膜炎排除吗?给予大剂量的镇静镇痛药物后患者仍反复抽搐,下一步究竟该如何治疗?”带着疑问,徐进步抽丝剥茧般、一遍遍地向家属询问王先生发病前的生活、工作情况和细节。

呼吸困难、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畏光畏声”这些症状都和一种疾病--破伤风感染,高度吻合。虽然王先生是砂轮工,平时做工的时候容易受伤,但是王先生近期并没有受过伤,那么破伤风的源头在哪里呢?

医护人员仔细检查过王先生的身体,浑身上下并没有破口,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带着种种疑问,徐进步牵头组织了多次全院会诊,联系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创伤骨科、感染科等相关科室,还有治疗破伤风有较多临床经验的老专家们,一起协助诊治。

面对“是否诊断破伤风?”这个焦点,专家们各抒己见,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王先生确实全身皮肤完好,没有任何破口,可是症状却和破伤风的症状极度吻合。因为破伤风的早期治疗相当关键,最终大家讨论同意按照破伤风的治疗方案治疗。”经治医生乔莉回忆道。

抽丝剥茧找出致命“米粒”

确定了治疗方案后,ICU给王先生使用了破伤风抗毒素、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大剂量的镇静镇痛药物、肌松药物等对症治疗,虽然有所好转,但是王先生还是间断有抽搐,全身肌张力依然很高。

通晓英文的徐进步又及时查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参考了相关专家意见,为王先生采用了巴氯芬和硫酸镁联合使用的方案,果然达到了很好的抽搐控制效果。

就在大家翘首以盼、期待破伤风毒素释放结束的时候,王先生又间断出现了抽搐。

“治标不治本还是不行的,我们还是没找到根源,一定要想办法找到根源所在!”ICU的医护们这么想。

于是,乔莉医生再次联系影像科,给王先生四肢的每个部位都拍了X线片,一点点的寻找可能的伤口所在,不放过一点可疑之处。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王先生右侧食指背侧和左侧拇指背侧,医生各发现一颗米粒大小的异物。原来,王先生的职业是砂轮工,发病前一直在从事铁器加工,而这两个异物很可能就是散落的铁屑。铁锈上有大量的破伤风梭菌,这些破伤风梭菌源源不断释放的毒素正是导致王先生不断抽搐的罪魁祸首。

ICU医生持续治疗效果显著

源头找到了,一切问题便迎刃而解。

ICU立即联系骨科医生只要将这两颗要命的“米粒”取出,并再次给予王先生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局部注射。

第二天,王先生就出现明显好转,一周后转回普通病房进行康复训练。

出院时,王先生执意回到ICU,向徐进步,向全体医护致敬:“谢谢你们,如果不是你们不放弃,仔细寻找,我可能就没有机会站在这里了,真心感谢你们!”

徐进步主任提醒大家:各种类型和大小的创伤都可能受到污染。虽然开放性骨折、含铁锈的伤口、伤口小而深的刺伤、盲管外伤、火器伤更易受到破伤风梭菌的污染,但是小小伤口也不应该忽视。感染破伤风梭菌至发病,有一个潜伏期,短至24小时,长的达数月、数年。所以,有含铁锈的伤口、较深的刺伤或者开放性的外伤,均需尽早前往医院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和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供稿:ICU 乔莉

整编:公共事业发展部

#关节骨头#骨折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