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系含矿建造的地质特征 湘西地区寒武系分布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433616237广泛,层序完整,沉积类型多样。在生物地层分区上跨扬子区和江南区,古地理环境、沉积岩相及生物群等横向上变化均很大,其中又蕴藏着丰富的沉积、层控型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因而一直是我国深入研究寒武纪地层极为重要的地区之一。一、湘西寒武纪地层分区及地层划分湖南区调队(1986)将湖南寒武纪地层划分为湘西北区、武陵山过渡区、湘中区和湘南区四大区域。按此分区原则,本文研究范围主要在武陵山过渡区和湘中区之雪峰山小区之内(图1)。武陵山过渡区主要分布在保靖—沈家湾一线以南,新晃—凤凰—吉首—常德一线以北。本区早寒武世早期主要形成炭质页岩、硅质岩沉积,晚期以黑色薄层灰岩、白云岩为主,夹炭质页岩沉积;中、晚寒武世则为泥质条带状灰岩、泥质灰岩、内角砾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质页岩等一套碳酸盐岩沉积。雪峰山小区主要分布在新晃—凤凰—吉首—常德一线以南,通道—洞口一线以北。本小区早寒武世早期主要发育高炭质页岩及黑色硅质岩沉积,晚期仍以炭质页岩为主,有时夹有炭质灰岩透镜体和薄层炭质灰岩。中、晚寒武世以深灰色泥质条带、硅质条带层纹状灰岩、。
东川铜矿的地貌特征 1、矿床发现、勘查、开发简史:东川铜矿采冶历史悠久。早在东汉初年就有采矿活动,到明末清初采冶已具相当规模,清朝乾隆年间可谓鼎盛时期。地质调查,从1873年至1949年前,曾有不少中外地质学家到东川考察地质矿产。在《中国矿床发现史·云南卷》(1996)已有详细记述。1951年4月,即在东川矿区进行铜矿地质调查,重工业部物探队也在此开展物探工作。1953年洛吉诺夫、孟宪民、黄汲清等认为汤丹矿化范围较大,铜矿资源丰富,应列入勘探区。同年,在汤丹的落雪组底部和中部找到了巨厚的铜矿体。1955年提交了《东川铜矿储量计算报告书》,探明铜储量136万吨,1957年结束第二期勘探,提交了《东川铜矿储量计算报告书》。接着对石将军、滥泥坪、白锡腊、新塘等铜矿床进行勘探。年末,累计探明铜储量达210余万吨。至此,东川铜矿田于50年代的大规模地质勘探工作基本结束。东川铜矿进行大规模建设,始于1958年。先由原苏联,后由北京有色冶金设计院进行采选设计。因民、滥泥坪采选厂于1960年先后投产。落雪、汤丹马柱峒也分别于1970年和1977年投产。目前,这四个矿山仍在持续生产。从1979年开始年产铜精矿已连续稳定在1.5万吨以上。1996年年产铜精矿达到1.75万吨。近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