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大唐崩溃的边缘,主战派绝望仰药自尽,而主和派却一战扭转了乾坤

2020-07-24新闻12

乾符六年二月,大明宫,太液池中冰凌初解,长安城内虽然依旧寒凉,但地气逐渐回暖,春意已现。

此刻,皇城之中,大唐王朝的最高层领导人们正在延英殿内进行着一场异常激烈的讨论,此次讨论的议题是要不要接受一个人的投降申请,而这个人便是后世知名度非常高的起义军领袖——黄巢。

冲天香透阵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的诗确实很酷,但不过此刻,他在朝廷的眼里,还算不上头号麻烦,相比北面愈演愈烈的沙陀叛乱,黄巢在南边闹起来的这件事,还算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在我们以往的教科书中,黄巢被刻画成了一个拥有坚定信念的义军领袖形象,然而,真实的黄巢却在造反的过程中,曾几次三番地向朝廷提出了投降的条件,甚至还有一次因为朝廷的分封不均,当众殴打了自己的老大——王仙芝。

费了这么大的劲,闹出这么大的动静,你朝廷如今不意思意思,说不过去吧?

作为一个屡次落第的盐贩子,黄巢对身份洗白的渴望,非常强烈,因此他造反的目的其实也很现实,那就是通过自身的“努力”,让朝廷能给自己赏个大官儿做做。

当黄巢带着部队来到岭南之后,他便托人找到越州的观察使崔璆,让其替自己跟朝廷通个气,麻烦招安一下自己,而且自己都已经替朝廷想好了,今后该把自己安置到哪里——天平军节度使。

说实在的,黄巢的这个提议很淳朴,自己的老家在曹州,天平军节度使的管辖范围正是郓、曹、濮三州。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黄巢想让朝廷给自己一个风风光光、衣锦还乡的机会,从科举考试屡试不第、到造反造得风生水起,自己不就图个仕途、前程嘛。

那么对于黄巢的这个投降的想法,朝廷是怎么看的呢?

此刻,对于黄巢的请求,朝廷方面分化了两派,一派是以宰相卢携为首的主战派,而另一派则是以宰相郑畋为首的主和派。

主战派的华丽阵营

卢携主战,是因为人家确实有这个傲娇的资本,不但在朝中有大宦官田令孜为其撑腰,而且在外面还有名将高骈为他壮胆。

唐代宦官掌控着朝廷禁军,因此神策军中尉对朝廷的大政方针方面影响很大,而卢携选择依附田令孜,虽然被不少名士不齿,但在办事效率方面确实提高了很多,宰相加权宦,这个组合让卢携在朝堂之上,所向披靡。

同时作为晚唐最猛的战将——高骈,其本人的战绩也确实很华丽,战安南,将南诏王打得留下了终身心理阴影;平蜀地,用铁腕手段治平了蜀地的乱象,最后被朝廷调派到江南,又逼得黄巢最终逃亡到了岭南。

自己这一手好牌,正打着入巷,完全能够凭实力赢,为啥要中途妥协?卢携自然不甘心。

本来就没道理嘛!

主和派倒不是怕打仗

作为主和派的郑畋,对于黄巢叛乱的危害其实看得更深远一些,那就是虽然黄巢叛乱看起来可防可控,但对于江淮粮仓之地的危害实在是太大了,国朝仰仗东南,一旦东南不稳,那么唐朝的粮运就会受影响,偌大的朝廷,一旦粮食产生危机,那朝廷就会立时陷入动荡的境地。

而且相比远在岭南的黄巢叛军,北面的沙陀叛乱其实更加急迫,两面作战的情况太被动,倒不如趁机安抚黄巢,保证东南粮道无虞,待平定了北面沙陀叛乱之后,再徐徐图之。

郑畋的看法是老诚谋国之道,但在卢携看来不过是阻碍其立功的理由罢了,当下局势,眼看高骈带军翻过大庾岭之后,黄巢就会被击灭,这么好的机会,怎能浪费?

宰相吵架,皇帝上火

话不投机,两人又都是高素质人才,骂人不带脏字,吵了半天,最终难分高下,最后卢携愤起,衣角带上了砚墨,趁着愤恨之际,他抓起砚台,一下子扔在了地上,气死老子了。

卢携愤怒之下扔东西泄愤,自己爽了,但他忘了领导还在边儿上坐着呢?这甩脸给谁看呢?

唐僖宗脸上挂不住了,严肃点儿,咱们正开会呢?都是有素质有文化的人,怎么这么粗鄙呢?

还要不要脸面了!

好面子的唐僖宗决定,敲打一下这俩人,一道旨意,将两人贬斥降职,看你们以后,谁还不注意素质!

处分了两人之后,皇帝中和了一下两人的意见,既没有让高骈南下追击,也没有断死招安的路子,给了黄巢一个非常小的闲职务,爱要不要。

朝廷的整体思路是,你黄巢在南面,老老实实,先待段儿时间,爱干嘛干嘛,等哥集中精力把北面沙陀揍趴下来,再腾出手打你。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黄巢在广州呆了段时间,却遇到了大瘟疫,想待也待不住了,还是回北面吧。

就这样,黄巢跌跌撞撞地向北进发,一路上虽然有坎坷,但最终阴差阳错,击溃了王铎的防线,斩了高骈的头号战将张璘,吓得高骈不敢对自己有任何阻拦。

就这样,黄巢大军浩浩荡荡渡过长江,一路上宣称,自己只是要单挑大唐皇室,跟其他节度使无关,大家该干嘛干嘛,别瞎掺乎,到时候改朝换代,你们也没啥损失。

各地节度使们就这样,保持着打工仔的觉悟,站在一旁,开始了看热闹的节奏。

这下可坑苦了唐僖宗,眼瞅着黄巢大军向潼关开来,自己却没有足够兵力去阻挡,沿途的节度使们更是墙头草,纷纷倒向了黄巢的旗下,一时间,大唐处于崩溃的边缘。

而这个时候,被朝廷召回的卢携和郑畋,却表现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背锅侠卢携

面对崩溃的局面,田令孜自然不背锅,政令又不是我下的,高骈跟我也是一般关系,卢携作为宰相,他应该负责,负主要责任。

田令孜将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卢携作为其政治附庸,自然无法再推脱,只能一个人扛下了所有。

但亡国这么大的锅,自己怎么背得动呢?万般无奈之下,卢携想到了那个解脱的方法——死亡。

潼关失陷的噩耗传来,大唐国都长安势将不保,这位曾经风光无限、力主平叛的主战派,最终在大厦将倾之际,选择了服药自尽,用死亡逃避了面对这个惨淡的现实。

然而这个时候,郑畋,这个主和派却在凤翔进行着艰难的抉择。

主和派的血性

潼关失陷,唐僖宗逃亡蜀地,黄巢军进入长安,一时间,河南道、关中大多节度使们纷纷向黄巢献上了降表。

放眼望去,凤翔周边的藩镇,都成了大齐国的领土,而黄巢军借着开国的势头,接连打了几次打胜仗,也让凤翔军内的将领们,开始动摇了,那么多人都投降了,咱们还在这里矜持什么呢?

黄巢的使者也来到了凤翔,招抚凤翔的唐军,只要投降大齐国,一切都好说。

生很容易,跪下就行,死也很容易,长安那边,可是有着大齐国数十万军队,踏也能把凤翔给踏平了。

该怎么选择?这个问题,最后摆到了郑畋的面前。

郑畋的选择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即使孤军荒城难挡,凤翔城头,依然悬挂着大唐王旗。

对于关中残存的这个唐朝余孽,黄巢自然很不爽,不投降,那就灭了他。

很快,五万齐军在大将尚让、王璠的带领之下,向西挺进,兵锋直指凤翔城。

杀个鸡给其他猴们看看,对于拿下凤翔,黄巢是很有信心的,因此此番他派出了大军前去,就是想要以雷霆之势,一举摧毁唐臣的抵抗信心。

然而,这次齐军遇到这个郑畋,可不是小鸡,他是一只大老虎。

龙尾陂之战,一战扭转乾坤

中和元年二月,五万精锐齐军逼近凤翔,而凤翔此时,只有两万军卒,站在龙尾陂附近的高岗之上,郑畋仰望苍穹,大唐能够坚持下去,就在今天这一仗了。

因为自打过了长江之后,黄巢军遇到的抵抗都不强烈,不是一击即溃,便是立马投降,这尚让等人产生了轻敌的情绪,这些大唐的官军,都是些没种的怂包,凤翔主事的郑畋是个文官,能有什么能耐,肯定不经打。

最终轻敌的齐军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场血腥的厮杀从早晨一直持续到了落日之时,残阳如血,照着炼狱般的战场,在唐军最后一波冲杀过后,齐军再也支撑不住,溃败散去,五万大齐精锐,最后随着尚让等人逃回的不到百人。

一战歼灭齐军主力,这让黄巢崩溃的同时,也让其他藩镇节度使们看清了一个实事,那就是,黄巢也没想的那么牛,以后鹿死谁手,还真不好说。

既然不好说,那可不能把宝压死了,墙头草们开始飘了,纷纷再次向朝廷靠拢,领导我错了,我之前是迫不得已、虚与委蛇、逢场作戏。

大齐国开国之时,本来一片大好的局面,被一场败仗给彻底断送了,自此除了占据的长安城之外,先前投降的藩镇开始纷纷反水,再次回归唐朝,此时的长安反而渐渐成为了一座孤岛,放眼望去,周边尽是唐土。

在大唐最危险、即将崩溃的边缘,谁都没有料到,先前那个像是打了鸡血的宰相卢携,最终选择了轻生逃避,而主和的那个人畜无害的郑畋,却最终扛下了所有,跟黄巢军来了个硬碰硬。

也难怪最后唐僖宗感慨道:“予知畋不尽儒者之勇,甚慰予怀。”

儒将未必没有血性!

#隋唐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