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省会郑州市,有一条著名的穿城河,河名叫“金水河”。河名的来历,据传源于在2500年前春秋时期,郑国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子产。
子产,郑穆公之孙,郑国公子子国的儿子。姬姓,公孙氏,名侨,字子产。前554年为郑国国务委员(卿),前543年担任郑国总理(相),先后辅佐郑简公、郑定公,卒于前522年。历史典籍以其字“子产”通称。
公元前522年子,子产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大思想家孔子闻讯,声泪俱下:古之遗爱也(子产可是古代留给我们的恩惠啊)!郑国更是悲如亡亲,人人号哭,举国悲痛:子产去我乎,民将安归!
子产执政一贯廉洁奉公,死无余财。因为家中没有积蓄为他操办丧事,家人只得用箩筐背土,在新郑西南陉山顶埋葬他。消息传开,大家纷纷捐助金银珠宝。由于他的子女谢绝接受,老百姓就把捐献的大量财物,抛到子产封邑的河水中,来悼念这位值得敬仰的人。珠宝在河水中放射出绚丽的色彩、泛起金色的波澜,人们便把这条河叫做“金水河”。
迎难而上,功绩卓著。春秋末年,周室衰微,诸侯兼并,战争频仍,天下大乱。晋楚争霸郑处其间,“南北有事,郑先被兵”。在郑国处于“国小而逼,族大宠多”、“疆场日骇,民生垫隘”的危难关头,子产被老帅们架上了政治舞台。
子产接过难以收拾的烂摊子后,从稳定国内局势着手,平衡各种势力,调解国中大族之间矛盾;维护等级制度,整顿混乱秩序,首先使国家得以安定。国家安定后,大胆实施维护公室利益、限制贵族特权的一系列改革。比如:推行“作封洫”,改变井田制,开土地私有之先河,充分调动人民生产积极性;实施“作丘赋”,按照土地人口数征收赋税,充实国库,增强军备,走富国强兵之路;“铸刑书”,开成文法之先河,把国家法律条文铸刻在金鼎之上公布于众,让民众依法行事,让国家从人治到法治;选贤任能。打破西周以来以血缘的宗法分封、世禄世袭,实行学而入政、择能使之等等。
改革一开始,当时的许多人,特别是被触动利益的奴隶主旧贵族们激烈反对,骂他先人操他祖宗,咒他不得好死,并扬言“孰杀子产,我其与之”。而子产却“苟利社稷,死生以之”坚持改革到底。一年后,浪荡子不再轻浮好闲,老幼不必负重干活了;二年后,市场上买卖公平,不预定高价了;三年过去,人们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了;四年后,农民收工不必把农具带回家了;五年后,男子无需服兵役,遇有丧事则自觉敬执丧葬之礼。直到这一系列的改革成果摆在人们面前时,人们不但不反对了反而举双手拥护:“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智慧外交,维护本国。在外交上,子产运用灵活的外交手段,巧妙地周旋于大国之间,使郑国得以安然自立。比如:郑简公十七年(前549年),郑简公朝拜晋国霸主,子产就托随行人员带去一封信,告诫晋国军队头目范宣子说:您治理晋国,四邻诸侯没有听说您的美德,却听说征收大量贡品,我对此感到困惑。诸侯的财货聚集在晋国国君的宗室,诸侯就离心了;您依赖这些财货,国人就会离心了。诸侯离心晋国就垮了,国人离心您的家室就垮了。都垮了,财货又能用到哪里呢?美名是传播德行的载体,德行是国和家的基础。有了德行就能与人同乐,与人同乐则可长久。大象招来杀身之祸,就是由于象牙是财宝啊。于是,范宣子便欣然接受了这个忠告,减轻郑国等诸侯纳贡数量;
再比如,郑简公二十四年(前542年),子产陪同郑简公出使晋国,因郑国弱小,晋国接待故意怠慢。为此,子产令人拆除晋国宾馆的围墙,以此安置郑国使团的车马。并从容指出晋国对郑国使团不够尊重,错在晋国,最终得到晋国方面的道歉与隆重接待;
还有,郑定公元年(前529年),子产辅佐郑定公前往晋国参与“平丘之会”。会盟的前前后后,子产表现特别出色,被孔子誉为“国家柱石”等等。
思想高超,泽被后世。子产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提出了诸多高超的见解,形成了许多光辉的观点、主义、思想。其中主要的“子产思想”有:“听取民意,不毁乡校”。很早以前,郑国人就可以到乡校(设在乡间的学校,也是国人议论政治的地方)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得失。到子产执政时,有的人害怕人民妄议,就建议毁掉乡校,禁止议政。子产却说: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人们早晚做工回来到这里聚聚,说说施政措施的好坏。他们喜欢的政府就推行,他们厌恶的政府就改正。我听说通过忠善之举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难道制止这些议论不容易吗?那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河水大造成的决口和损害必然很大。不如常开小口导流。不如把这些议论当作治病的良药!
再比如:“文治武功,不可偏废”。前565年(郑简公元年),子产的父亲公子发(子国)帅兵入侵蔡国,俘虏了蔡国司马公子燮,郑国人都兴高采烈。而子产却说:国家没有文治却有了武功,没有比这更大的祸患了。蔡的盟友楚国前来讨伐,我们能不顺从吗?顺从了楚国,晋国的军队就会前来。晋楚两国进攻郑国,郑国就不得安宁了。事情的发展果不子产所料,郑国把公子燮献给晋国不久,楚国就杀上门来。重兵压境,郑国只好屈从楚国。晋国得知后不答应,两次包围郑国首都。如此往复多次,郑国好长时间不得安稳。
还有“讲民主,勿专权”。前563年(郑简公三年),郑国发生“五族之乱”,叛乱分子进入郑国首都把郑简公劫持到北宫。平定叛乱后,公子嘉(郑穆公之子,郑灵公和郑襄公的弟弟)当国,打算专权独揽。他制作盟书(公告),规定官员各守其位听取法令,不得参与朝政。干部员工们不干了,公子嘉准备诛杀他们。子产却劝阻他说:“众怒难犯,专权的意愿也难以成功。把两件难办的事合在一起来安定国家,是危险的办法。不如烧掉公告安定众人。于是,公子嘉烧掉了公告,众人这才安定等等。
上述“广开言路,听取民意”、“文治武功,不可偏废”、“讲民主,勿专权”、及其“为政必以德”、“依法治国”、“宽猛相济”、“象牙招祸”等等诸多“子产思想”,可谓治国良策、劝世良言,可谓千百年来颠扑不破的真理,可谓历史留给后世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