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氢原子光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BC、由于氢原子的轨道是不连续的,而氢原子在不同的轨道上的能级En=1n2E1,故氢原子的能级是不连续的,即是分立的,故A错误,B错误,C正确;D、根据频率条件,有:En-Em═hγ,显然n、m的取值不同,发射光子的频率就不同故氢原子光谱线的频率与氢原子能级的能力差有关,故D错误;故选:C
关于氢原子光谱 巴尔麦、里德堡公式成功解释了氢原子的电子轨道用经典物理引入普朗克常数解释了量子物理成功物理学走进现代物理可见光谱得来的里德堡公式为什么符合紫外线区和红外线区1红外和紫外是不同形式的电磁波所以光的性质也应该满足其次电子的波谱不仅仅局限在可见光 其广泛分布在各波长最后里德堡公式是经典物理公式是量子物理薛定谔方程的近似特殊情况因此必然满足能全面解释不同波长电磁波的氢原子的不同状态
关于氢原子光谱? 依其发现之科学家及谱线所在之能量区段可将其划分为以下系列,系列中各谱线则用α、β等希腊字母来命名:来曼系列主条目:来曼系主量子数n大于或等于2的电子跃迁到n=1的能阶,产生的一系列光谱线称为“来曼系列”。此系列谱线能量位于紫外光波段。巴耳末系列主条目:巴耳末系主量子数n大于或等于3的电子跃迁到n=2的能阶,产生的一系列光谱线称为“巴耳末系”。巴耳末系有四条谱线处于可见光波段,所以是最早被发现的线系。1885年,巴耳末(J.J.Balmer,瑞士,1825-1898)将位于可见光波段,能量位于410.12奈米、434.01奈米、486.07奈米、656.21奈米等谱线,以下列经验公式表示:?,m=3、4、5、6.,此方程称为巴耳末公式方程。帕申系列主条目:帕申系主量子数n大于或等于4的电子跃迁到n=3的能阶,产生的一系列光谱线称为“帕申系列”,由帕申于1908年发现,位于红外光波段。布拉格系列主条目:布拉开线系主量子数n大于或等于5的电子跃迁到n=4的能阶,产生的一系列光谱线称为“布拉格系列”,由布拉格于1922年发现,位于红外光波段。蒲芬德系列主条目:蒲芬德系主量子数n大于或等于6的电子跃迁到n=5的能阶,产生的一系列光谱线称为“蒲芬德系列”,由蒲。
氢原子光谱的光谱系列 氢原子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是最简单的原子,因此其光谱一直是了解物质结构理论的主要依据。研究其光谱,可以借由外界提供能量,使氢原子内的电子跃迁至高能级后,在跳回低能级的同时,会放出跃迁量等同两个能级之间能量差的光子,再以光栅、棱镜或干涉仪分析其光子能量、强度,就可以得到其发射光谱的明线。以一定能量、强度的光源照射氢原子,则等同其能级能量差的光子会被氢原子吸收,得到其吸收光谱的暗线。另外分析来自外太空的氢原子的光谱并非易事,因为氢在大自然中以双原子分子存在。依其发现谱线所在的能量区段可将其划分为莱曼系、巴耳末系、帕邢系、布拉开系、芬德系和汉弗莱系。
氢原子光谱的光谱线公式 1885年瑞士物理学家J.巴耳末首先把上述光谱用经验公式:λ=Bn2/(n2-22)(n=3,4,5,·)表示出来,式中B为一常数。这组谱线称为巴耳末线系。当n→时,λ→B,为这个线系的极限,这时邻近二谱线的波长之差趋于零。1890年J.里德伯把巴耳末公式简化为:1/λ=RH(1/22-1/n2)(n=3,4,5,·)式中RH称为氢原子里德伯常数,其值为(1.096775854±0.000000083)×107m-1。后来又相继发现了氢原子的其他谱线系,都可用类似的公式表示。波长的倒数称波数,单位是m-1,氢原子光谱的各谱线系的波数可用一个普遍公式表示:σ=RH(1/m2-1/n2)对于一个已知线系,m为一定值,而n为比m大的一系列整数。此式称为广义巴耳末公式。氢原子光谱现已命名的六个线系如下:莱曼系 m=1,n=2,3,4,·紫外区 巴耳末系 m=2,n=3,4,5,·可见光区 帕邢系 m=3,n=4,5,6,·红外区 布拉开系 m=4,n=5,6,7,·近红外区 芬德系 m=5,n=6,7,8,·远红外区 汉弗莱系 m=6,n=7,8,9,·远红外区 广义巴耳末公式中,若令T(m)=RH/m2,T(n)=RH/n2,为光谱项,则该式可写成σ=T(m)-T(n)。氢原子任一光谱线的波数可表示为两光谱项之差的规律称为并合原则,又称里兹组合原则。对于核外只有一个电子的类氢原子(如He+,Li2+。
氢原子光谱 从经典物理上理解方便一些,你可以把原子理解为是一个原子核带着一系列看不见的轨道,每一个轨道对应一个能级,用一组正整数来标示这些轨道和能级,就是你说的n。电子被安排在这些分立的轨道上。对于氢原子来说,虽然只有一个电子,但是这个电子可以处在不同的轨道上,比如处于离原子核最近的轨道,这一轨道被标示为n=1。而在第二条轨道上时(标示为n=2),电子又会有几种不同的状态,这个中学物理是不讲的,要到大学里才讲。所以书上才说那张n=2的电子云是几种可能情况中的一种。你所讲的“只有一个电子层”只是指的电子处于n=1状态,实际上供它选择的状态多着呢。
氢原子光谱 吸收光谱百是指原子与光子相互作用导致原子的电子跃迁到高能级所表现出来的对光线的吸收效应(对应暗线)。发射光谱是指相反的过程,也就是激发态的原子中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释放的能量以光子形式释放出来,这就是发射光谱(明线、明度带)。线状光谱是原子中电子的两个束缚态能级之间跃迁所产生的发射/吸收光谱,因为能级之间的间隔是确定的并且是离散的,表问现出尖锐的光谱线,叫做线状光谱。连续态光谱是原子中处于束缚态的电子跃迁到自由散射态或者相反所产生的发射/吸收光谱,因为没有确定的能级答间隔,表现版出宽泛的,不确定的光谱带,叫做连续光谱。巴尔末公式解决了氢原子电子从其他能级跃迁到第二能级的规律,从其他能级跃迁到基态能级的规律叫做喇曼系,跃迁到第三能级的规律叫做帕邢系等等。之所以巴尔末系比较著名是因为这个系列的光谱主要处权于可见光范围。
氢原子和氘原子哪个左哪个右光谱光谱(spectrum):是复色光经过色散系统(如棱镜、光栅)分光后,被色散开的单色光按波长(或频率)大小而依次排列的图案,全称为光学频谱。光谱中最大的一部分可见光谱是电磁波谱中人眼可见的一部分,在这个波长范围内的电磁辐射被称作可见光。光谱并没有包含人类大脑视觉所能区别的所有颜色,譬如褐色和粉红色。
关于氢原子光谱 13.6/0.85=16根号16=4若是1个,则最多有4-1=3条谱线若是一群,则有3+2+1=6条谱线
氢原子光谱 吸收光谱是指原子与光子相互作用导致原子的电子跃迁到高能级所表现出来的对光线的吸收效应(对应暗线)。发射光谱是指相反的过程,也就是激发态的原子中电子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