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质疑《三国志》:刘备真的是卑贱的小商贩吗?

2020-07-24新闻17

(一)《三国志》与《三国演义》都说他是小商贩

史书《三国志》说:“先主少孤,与母贩织席为业”。

屦(jù),指用麻、葛等制成的一种鞋,后来泛指一切。“贩屦织席”,可以看作是古诗文修辞手法中的互文,其义为编织、贩卖草鞋和芦席。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先主”刘备的敌人总是以“织席贩屦”来诋毁他。

实力雄厚,出身于四世三公之家的袁术听闻刘备向朝廷上表,认为将要吞并自己的州县,便怒骂道:“汝乃织席编屦之辈,……深为可恨!”另一次袁术直接开骂:“织席编屦小辈,安敢轻我!”诸葛亮在东吴舌战群儒时,座中的陆绩也说:“刘豫州虽云中山靖王苗裔,却无可稽考,眼见只是织席贩屦之夫耳”。曾经当刘备面说过“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的曹操,当闻知刘备已自立为汉中王时,也怒骂道:“织席小儿,安敢如此!吾誓灭之!”

(袁术)

(二)刘备的家境并不是那么糟糕

小说且不管它,但曾经在蜀汉做官的陈寿撰写的《三国志》,却是信史,刘备早年与母亲一起以“贩屦织席为业”,似乎是确凿无疑的了。但是且慢,陈寿在“先主传”中接下来又写道:刘备“年十五,母使行学。”

行学,就是游学,即到外地求学。古代游学之风盛行,这是士子(读书人)都要经过的一个学习阶段。

古人游学,带上书籍行囊,访求名师,结交朋友。同时也有“世界这么大,我要去看看”之义,在旅行中学习和体验人生。

刘备十五岁时,母亲就让他去游学,在此之前,也必然有学习经历,在私塾学习或者拜在某儒生门下,具有了一定程度的文化知识,否则一个文盲,去游什么学!可见家里要他走的,是一条读书人的道路,少年刘备,可能一直都在读书学习,不可能去“贩织席”,做一个商贩。

刘备的父亲刘弘死得早,家道中落是肯定的。但是刘备确实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刘胜的儿子刘贞,于汉武帝元狩六年封为涿县陆城亭侯。

当时汉武帝为削弱诸侯王势力,屡屡用诸侯王祭祀宗庙时助祭的黄金成色分量不足为借口,削去王侯们的爵位。

刘贞也因此“坐酎金失侯”,遂在涿县安家。延绵四百年下来,刘贞的后裔在涿郡涿县人数众多,那个时代是特别重视家族血脉的,在涿县的刘氏后裔也应彼此知根知底,刘备想要冒充也不可能,随便找人调查下就清楚了。

另外,在史书中,刘备的敌对方从没有人说过刘备是冒充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这也反证刘备是帝王后裔是确实的。当然,四百年过去,汉高祖的后裔众多,绝大部分人已是平民百姓,已经跟皇室没有关系了。

尽管如此,刘备的爷爷和父亲都是当官的。爷爷刘雄当过县令,父亲刘弘虽然很年轻就去世了,也曾在官府任职。

(卢植)

(三)刘备的老师卢植名满天下

刘备少时,尽管家道中落,家人对他的期望和安排,仍应是入仕一途。所以他十五岁时,就被母亲安排去游学。刘备的游学,其实是很显摆的。他拜的老师是“故九江太守同郡卢植”。

这个卢植可不得了,既是有名的经学家(唐朝时竟配享孔子),又是战绩卓著的将领。

在武的一面,担任九江、庐江太守时,他曾经平定蛮族叛乱;黄巾起义时,他为北中郎将,率军与张角交战;晚年时还被大军阀袁绍聘请为军师。

文的一面,卢植曾与著名学者马日磾、蔡邕等一起在东观校勘儒学经典书籍,并参与续写《汉记》;他还著有《尚书章句》、《三礼解》等经学著作。试想,这样一位大师级人物,门下弟子会是“织席之辈”吗!

再说了,跟刘备一同学习的,既有同族富家兄弟刘德然,更有贵族子弟公孙瓒。“先主传”说,刘备“行学”,得到了刘德然父亲刘起常的经济援助。而世家子公孙瓒,则与刘备交情深厚。

刘备跟他的先祖刘邦一样,也不是很喜欢读书,而是热衷于“狗马、音乐、美衣服”。这些爱好,也显然不是一个“织席编屦之辈”应有的,倒像是一个公子哥儿的本色。

在卢植门下学习期间,其实也是一个准备时期。“先主传”说刘备“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刘备没有公孙同学的贵族家世好依仗,他完全凭自己的能力在社会上闯荡,由于人缘极好,他幸运地得到几位富商的巨资赞助,终于聚集起一帮人马。

汉朝末年,是一个乱世,群雄并起,逐鹿天下,乱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刘备、公孙瓒等人拜在卢植门下,可能这位担任过中郎将的老师教他们最多的不是经学,而是武学。因而刘备和公孙瓒同学后来都凭军事实力成为了一方诸侯,刘同学更是靠武力打出了一片江山,成为蜀汉皇帝。

从上可见,年轻时的刘备,就是学习、玩乐、拉帮结派,哪里可能去“织席编屦”。在那个时代,商人地位微贱,小商小贩更是被世人瞧不起,没有入仕当官的资格。说这位中山靖王刘胜后裔、官二代刘备早年与母亲以“织席编屦为业”,是令人生疑的,不大可能是真的。

【作者简介】陈猷华: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南岸区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三国两晋南北朝#名著典籍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