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萨尔浒之战,明清国运节点,明朝帮了努尔哈赤大忙

2020-07-24新闻5

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政权兴起后.在萨尔浒一带与明朝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战役,战役的结果是后金凭借绝佳的战机、英明的政策和部队骁勇善战的特点取得关键性的胜利;而明朝军队在遭遇后金军事力量的沉重打击之后,朝野上下各怀鬼胎,政治体系更加腐朽不堪。从此日暮西山,连吃败仗,先失辽东,再失辽西,最后只能凭借山海关的地形优势与后金形成对峙。后金进而得以实施“砍伐大树”的战略,五次绕道入关攻掠,最终在闯王李自成为首的起义军与后金的内外夹击下,大明王朝在历史画上了休止符。

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之战由明朝主动发起,却以明军丢盔弃甲,大败而告终。此战成为明朝与后金的国运节点。在此之后,明朝对后金的控制能力每况愈下。明朝对东北地区的影响力逐渐丧失。此次战败更加让朝野的矛盾更加锐利,各种问题更加暴露无遗,由于外来势力不断的进攻,屡次镇压不止的农民起义使得明王朝顾此失彼,终于在无止境的天灾人祸中覆灭。逐渐占据优势的后金政权乘胜追击加大对明朝统治腹地的进攻,再加上“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打开了山海关的大门,使八旗铁蹄踏遍了中原每一个角落。开始了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大清王朝

满清入关

今天就来讲讲萨尔浒之战明军大败的根本原因

一、封建统治日渐腐败

在明代,内阁的作用,基本上作为一种十分机动的砝码去调节君主政治的天平,因此它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表面上看内阁大臣的地位因君主本人的想法和性格而异,实际上是按照君主的需求而有所不同崇祯即位后虽曾倚重阁臣以期振衰去弊,但明末官僚政治体制本身已经积重难返,无力回天,终使这位有远大抱负却生不逢时的皇帝失望不已。

东林党

不久,他便在与臣子们离心离德的遗憾中将信任砝码偏向了宦官。由于得不到皇权的信任和支持,内阁失去了存在的根本意义,从而加速了明王朝的这个庞然大物付之一炬的命运。从内阁、宦官和皇权的博弈过程可以看出,明朝内阁的发轫便是皇帝用来制衡的工具,其地位及职能大小完全取决于强化皇权、加强中央的需要。从朱元璋开始便深知制衡之道,想要把权力牢牢的掌握在君主的手里,于是内阁便应运而生,作为君主的工具逐步发展,甚至对清朝的政治也产生巨大的影响。

内阁首辅与宦官

纵观整个明代,虽有一时由于皇帝一个人的昏庸无度造成君一权的相对衰落,出现权倾朝野的内阁首辅和一手遮天的宦官集团势力,但却始终没有形成“尾大不掉”之势,深入研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君主将军政和监管的权力牢牢攥在自己的手中。这正是明代皇权政治充分发展和高度成熟的一个重要表现,也正是由于明代皇权在到达了顶峰,同时又缺少了必要的约束,所以导致皇权不断壮大,以至于在明中叶以后,出现了嘉靖帝几十年不上朝却无人敢言的局面,即便是有海瑞冒死上奏的有天下第一疏之称的《治安疏》。也救不了这个运行了三百年的国家机器,整个帝国行政效率低下,百姓入不敷出,怨声载道,国家机器的运转也发生偏移,不仅不为民造福,却把注意力转到党同伐异,朝廷内外疲于争斗,对外界的反应迟钝麻木。努尔哈赤的崛起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

海瑞“海青天”

二、阶级矛盾日趋激化

明代社会结构的主体是农民,社会矛盾主要体现在农村的阶级对立。明朝中叶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户之间的差距日益扩大,尤其是地主存在阶级大量兼并土地的现象,租佃关系矛盾也就日渐激化。阶级对立激化的表现是那些反抗田主或者反抗官府征敛的民变和农民起义明显增多。如万历间黄梅的刘汝国即起于入富户蔡氏家中“抢掠”。又有太湖应采者,亦起于以饥民为主体专门抢劫富室之民变。主人对于奴仆的压迫必然激化主奴之间的矛盾,不断发生“奴变’,也就是势在难免了。晚明使其变得频繁而严重。史载张献忠破麻城时,大批奴仆起而响应。民间更有“盼闯王,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的童谣,可见统治阶级已经无法解决阶级之间的矛盾

闯王李自成

三、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政策

农民出身的朱元璋在建国之初定下规矩:固守中国“内地”,不再穷兵黩武以避免节外生枝。他以开国之君的地位,告诫他的子孙,明军“永不征伐”的国家凡15个,这15个以朝鲜与日本及安南(越南)领先,及至南海各小国。明王朝与周边称臣的国家建立起的这种宗族、藩属关系,在王朝中央实力强大的时期运行良好。中后期以后,随着中央王权渐渐失去对远方强有力的控制以后,这种关系开始发生松动,并向不可控的方向发展。

明清时朝鲜作为附属国的官员

对境内少数民族,朱元璋则实行羁摩政策,如在东北地区,设立卫所等半军事化的政权组织,对当地民族采取分而治之的办法保证朝廷的有效管辖。女真人在漫长反动的歧视和压榨下,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经济社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苏克素浒河流域比邻抚顺集居区,除便于物资交流发展经济外,还能够学习内地先进的桑麻和种植技术以及优秀的文化,而且随着铁农具提高,致使女真社会得到快速发展。此时的明朝改变以往镇压的方式,嘉靖和万历年间,明廷重将李成粱在女真人居住地区极力推行剿抚并用的政策。此时的辽东,也已经不是彼时了,女真部落在努尔哈赤带领下日渐壮大,己令周围的势力所惧怕和臣服,地方长官已无法控制。

女真部落壮大

李成梁只得改变策略,转攻为守,放弃宽甸一带,将百姓迁回势力范围,一是为坚壁清野,二是为了创造一片进可攻退可受的真空地带,遏制女真的渗透。这一举动在战略上并无什么致命的错误,但京城里的言官们却深恶痛绝,纷纷指责李成梁为胆小鼠辈,其中还包括后来顶替李成梁却更加保守名臣熊廷弼。不过这一回皇帝站在了李成梁这方,对各方指责,皇帝把所有参他的奏折全部留中。

崇祯帝

有了以上这些有利因素,再加上努尔哈赤手下骁勇善战的八旗精兵,使得本就摇摇欲坠的大明终于迎来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努尔哈赤

#明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