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如图所示为一物体沿直线运动的x-t图象,根据图象: 如图所示为一物体沿直线运动的s-t

2020-07-24知识7

如图所示为一物体沿直线运动的v-t图线。 (1)求0~20 s物体的位移和路程; 解:(1)v-t图象中图线与横轴所围面积的和表示物体的路程。0~10s物体的位移为×(4+10)×20m=140 m10~20 s物体的位移为×15×10m=-75 m故0~20 s物体通过的路程为140 m。如图所示为一物体沿直线运动的x-t图象,根据图象: (1)根据图象可知,第2s内的位移,x2=30-20=10m,前5s的总路程s=30-10+30=50m(2)0-2s内的速度v1=△s△t=202=10m/s,2s-3s的速度为零,3s-5s的速度为v3=△s′△t′=?302=?15m/s则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答:(1)第2s内的位移为10m,前5s的总路程为50m;(2)画出对应的v-t图象,如图所示.如图所示为一物体沿直线运动的s-t图像,根据图像,求 (1)位移与时间的关系:s=10+(30-10)/(2-0)*t=10+10t 0=s=30 2=s=30+(0-30)/(5-3)*(t-3)=30-15t+45=75-15t 3=第2s内的位移:(10+10*2)-(10+10*1)=10m第4s内的位移:(75-15*4)-30=-15m前5s的总路程:10*2+15*(5-3)=50m前5s的位移:0-10=-10m(2)各段的速度1~2s:(30-10)/(2-0)=10m/s2~3s:(30-30)/(3-2)=0m/s3~5s:(0-30)/(5-3)=-15m/s如图所示为一物体沿直线运动的v-t图线。 (1)求0~20 s物体的位移和路程; (2)绘出0~10 解:(1)v-t图象中图线与横轴所围面积的和表示物体的路程。0~10s物体的位移为×(4+10)×20m=140 m10~20 s物体的位移为×15×10m=-75 m故0~20 s物体通过的路程为140 m+75 m=215 m,所通过的位移为140 m-75 m=65 m;(2)0~4 s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等于速度图线的斜率,为5m/s 2,s 1=×4×20 m=40 m4~8s,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 2=0,位移大小s 2=20×(8-4)m=80m8~10 s,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等于速度图线的斜率,故a 3=-10 m/s 2,位移为s 3=×2×20 m=20 m根据以上数据,可绘出s-t图线及a-t图线如图所示如图所示为一物体沿直线运动的s-t图像,根据图像,求: 速度的符号等于斜率的符号,所以第二问好理解,注意斜率等于速度第一问中的第一个负号是说第4秒内的位移,而不是指第4秒时的位移,由于第四秒时速度为负,所以第4秒内的位移为负,但第4秒时的位移为正第一问中的第二个负号是由于第5秒时物体已经向负向移动到超过刚开始的位置,所以前5秒内位移为负如图所示为一物体沿直线运动的x-t图象,根据图象求: (1)前2s内的位移,第3 (1)由图可知:在0~2s内内,由x1=10m运动到x2=30m,则位移△x1=x2-x1=20m,路程为20m.在第3s内,物体静止,位移△x2=0 在前5s内,先由x1=10m到x2=30m,再返回.如图所示为一物体沿直线运动的s-t图像,根据图像,求 分析图象问题,当然要明白图象的意义:物理图象既有物理含义,还具有数学关系。这是位移与时间关系图象,位移可由图象直接读出,而图线的斜率则表示速度。由图可知物体不是从位移为零的位置出发的:(1)位移是指物体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则物体在前2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第2S内的位移为(30-20)=10m;2S末到3S末物体位移不变,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速度为零;3S到5S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位移减少表示物体向出发点运动,第4S内的位移为(15-30)m=-15m,负号表示第4S内位移的方向与题中规定的正方向反;前5S内的位移为(0-10)m=-10m,负号表示前5S内位移的方向与题中规定的正方向反;而路程是指物体实际通过的轨迹长度,是标量,则前5S内的路程为(30-10)m+30m=50m。(2)0~2S物体做匀速运动,速度v1=ΔS1/Δt1=(30-10)/(2-0)=10m/s,2~3S物体处于静止状态,速度v2=ΔS2/Δt2=(30-30)/(3-2)=0,3~5S物体反方向做匀速运动v3=ΔS3/Δt3=(0-30)/(5-3)=-15m/s,负号表示速度方向与题中规定的正方向相反。如图所示为一物体沿直线运动的s-t图象,根据图象:求(1)说出在0-2s内、2-3秒内、3-5秒内分别做什么运动 解答:解:(1)x-t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的运动速度,则0-2s内沿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2-3s内静止,3-5s内沿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2)x-t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的运动速度,则0-2s内速度为 v1=30?102=10m/s;2-3s内物体静止,速度为0;3-5s内平均速度为 v2=0?302=?15m/s;(3)画出对应的v-t图象如图所示.答:(1)0-2s内沿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2-3s内静止,3-5s内沿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2)各段的速度分别为10m/s,0,-15m/s.(3)画出对应的v-t图象如图所示.如图所示为一物体沿直线运动x-t图象,根据图象求: (1)由图可知纵标的变化量表示位移,第2s内的位移为:△x2=30m-20m=10m.前2s位移为:△x1=30m-10m=20m,中间1s位移为0,最后2s位移为:△x3=0-30m=-30m,直线运动中位移大小等于路程,故前5s的总路程为:L=△x1+|△x3|=20m+30m=50m,总位移为:△x=0-10m=-10m(2)前3秒的位移为:△x4=30m-10m=20m,平均速度为:.v=△x4△t=203m/s=6.67m/s(3)x-t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前2s物体沿正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0;最后2s物体沿负向做匀速运动,加速度为0.答:(1)第2s内的位移是10m,前5秒的总路程是50m,位移是-10m.(2)前3秒的平均速度是6.67m/s.(3)前2s物体沿正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0;最后2s物体沿负向做匀速运动,加速度为0.如图所示为一物体沿直线运动的s-t图象,根据图象:求: (1)前3s内的位移是△s1=30m-0=30m;2-3s内物体静止,后2s的位移大小为:△s2=30m-0=30m,所以前5s的总路程是 S=△s1+△s2=60m.前5s的位移是△s5=0-0=0;第2s内的位移△s3=30m-15m=15m.(2)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的速度.则得:0~2s内物体的速度是 v1=302=15m/s;2s~3s内物体的速度是v2=0;3s~5s内物体的速度是v3=0?305?3m/s=-15m/s.(3)v-t图如图所示.故答案为:(1)30m,60m,0,15m(2)15m/s,0,-15m/s(3)v-t图如图.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