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蓄水证医案 气、血、津液,“吐下之余,定无完气”

2020-07-24知识15

试述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茯苓甘草汤证和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的区别与联系? 伤寒论有很多方子联系一起记忆比较有趣。班门弄斧一下。苓桂术甘汤,治疗脾虚。苓桂枣甘汤,治疗心阳虚欲…气、血、津液,“吐下之余,定无完气” 综上所述,气与血,一阴一阳,互相维系,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守。“一身气血,不能相离,气中有血,血中有气,气血相依,循环不已”(《不居集》)。若血气不和,则百病丛生。二、气与精的关系(一)气对精的作用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精依气生,气化为精。精之生成源于气,精之生理功能赖于气之推动和激发。如肾精之秘藏,赖元气固护于外。气聚则精盈,气弱则精走。元气亏损,肾失封藏,每见失精之害。“精乃气之子”,精之与气,本自互生,精气充足,则神自旺。(二)精对气的作用“精化为气,元气由精而化也”(《类经,阴阳类》)。精藏于肾,肾精充盛,盛乃能泻,不断地供给五脏六腑,以促进脏腑的生理活动。五脏六腑的功能正常,则元气方能化生不已。精盈则气盛,精少则气衰。故元精失则元气不生,元阳不充。所以失精家每见少气不足以息,动辄气喘,肢倦神疲,懒于语言等气虚之证。三、气与津液的关系气属阳,津液属阴,这是气和津液在属性上的区别,但两者均源于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微,在其生成和输布过程中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病理上病气即病水,病水即病气。所以在治疗上,治气即是治水,治水即是治气。(一)气对津液的作用气对津液的作用表现为。五苓散的歌诀是什么? 五苓散 组 成:猪苓12g、泽泻20g、白术 12g、茯苓12g、桂枝8g 用法:捣为散,以白饮和服6g,日三服,多饮暖水,有汗出即可 功能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主治蓄水证、水湿内停、痰饮 注意事项:1.入汤剂不宜久煎。2.湿热者忌用,且本方不宜常服。附方一 茵陈五苓散(《金匮要略》)组成:茵陈蒿4g、五苓散2g 用法:上二药和匀,每次服6g,日三次。功用:利湿退黄。主治:湿热黄疸,湿多热少,小便不利等证。附方二 四苓散(《明医指掌》)组成:白术 茯苓 猪苓 泽泻各9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渗湿利水。主治:内伤饮食有湿,小便赤少,大便溏泄。附方三 胃苓汤(《丹溪心法》)组成:五苓散 平胃散各3g 用法:上合和,姜枣汤,空心服。功用:祛湿和胃,行气利水。主治:夏秋之间,脾胃伤冷,水谷不分,泄泻不止。以上三方均为五苓散加减而成。四苓散即五苓散去桂枝,功专淡渗利水,主治水湿内停,小便不利诸证。胃苓汤系平胃散与五苓散合用,具有行气利水,祛湿和胃之功,主要用于水湿内盛的泄泻、水肿,小便不利等。茵陈五苓散即五苓散加入倍量之茵陈,具有利湿清热退黄作用,适用于黄疸病,属于湿多热少,小便不利者。如何学好中医诊断学? 中西医临床大一在读中,马上就要开这门课了,应该怎样学 中西医临床大一在读中,马上就要开这门课了,应该怎样学 关注者 349 被浏览 27,878 关注问题 写回答 。二陈汤和五苓散中药配方可以混在一起吃吗?。 二陈汤和五苓散中药配方可以混在一起吃吗?半夏(汤洗七次),说一说诸位见过的最让你受益匪浅的中医医案 很想一起交流一下,毕竟医案太多,一个人精力有限。8 人赞同了该回答 38岁卵巢早衰的病人,西医专家给了三个不可能,不可能怀孕,怀孕了不可能顺产,顺产了不可能母乳喂养。。杭州一女子 12 天前离奇失踪,多个监控全无踪迹,抽干整条河也没找到,发生了什么?目前情况如何? 这几天,杭州一起蹊跷的失踪案,牵动了许多人的心。53岁的来女士,已经失踪第16天了,仿似“人间蒸发”。说一说诸位见过的最让你受益匪浅的中医医案 有问题,上知乎。知乎是中文互联网知名知识分享平台,以「知识连接一切」为愿景,致力于构建一个人人都可以便捷接入的知识分享网络,让人们便捷地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什么是中医辩证治疗? 中医辩证治疗,指的是辩证论治,对症治疗。根据证型,给予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所谓辨证,就是根据四诊所收集的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只有正确的辨别疾病的证型,对症治疗,才能起到好的治疗效果,这就是中医的特色,治疗的基础。

#辨证论治#中医#养生#中药#五苓散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