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法、支出分析法和货币分析法的主要内容 国际收支弹性分析法2113 过对商品进出口供求弹性的分5261析,研究汇4102率变动对贸易差额影响的国际收支1653理论。产生和发展 弹性分析法最早见于C.F.比克迪柯1920年发表的一篇论文。英国经济学家J.V.罗宾逊围绕进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研究了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在《就业理论论文集》(1937)中首次正式提出。以后L.A.梅茨勒和A.P.勒纳等经济学家作了进一步发展。后又经过F.麦克勒普和G.哈伯勒等人的努力,弹性分析法才成为国际收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内容 弹性分析法首先假定:①其他条件不变,只考虑汇率变动对商品进出口数量和总额产生的影响;②贸易商品的供给弹性无穷大;③充分就业,收入一定,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就是这些商品及其替代品的价格函数;④不考虑资本流动,国际收支等于贸易收支;⑤由于出口总值等于出口价格乘以出口数量,进口总值等于进口价格乘以进口数量,进出口值皆以外币表示。应用 弹性分析法在分析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影响方面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由于马歇尔-勒纳条件成为货币贬值能否改善贸易收支的前提,因此一国进出口商品需求弹性如何,成为判断贬值是有利还是有害的最重要的理论标准。一些计量经济学家早在30年代就。
国际收支调节的货币分析法的货币论的基本理论 在上述各项假定下,货币论的基本理论可用以下公式表达:(1)MS=MD其中,MS 表示名义货币的供应量,MD 表示名义货币的需求量。从长期看,可以假定货币供应与货币需求相等。(2)MD=pf(y·i)其中,P 为本国价格水平,f 为函数关系,y 为国民收入,i 为利率(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pf(y·i)表示对名义货币的需求;f(y·i)表示对实际货币存量(余额)的需求。(3)MS=m(D+R)其中,D 指国内提供的货币供应基数,即中央银行的国内信贷或支持货币供给的国内资产;R。是来自国外的货币供应基数,它通过国际收支盈余获得,以国际储备作为代表;m 为货币乘数,指银行体系通过转碾存贷创造货币、使货币供应基数多倍扩大的系数。货币基数又称强力货币。若将m 忽略,可得:(4)MS=D+R(5)MD=D+R(6)R=MD-D上述第6 式,是货币论的最基本方程式。这个方程式告诉我们(1)国际收支是一种货币现象;(2)国际收支逆差,实际上就是一国国内的名义货币供应量(D)超过了名义货币需求量。由于货币供应不影响实物产量,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多余的货币就要寻找出路。对个人和企业来讲,就会增加货币支出,以重新调整它们的实际货币余额;对整个国家来讲,实际货币。
根据国际收支货币分析法理论,谈谈汇率波动对改善贸易失衡的作用。国际收支货币分析法认为货币供求决定一国国际收支状况的国际收支理论。纠正顺差,就要减少货币需求。。
国际收支的调节理论 主要集中于一国国际收支的决定因素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适当政策。1.弹性论 又称为弹性分析法,其代表人物为英国经济学家罗宾逊。该理论研究收入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汇率变动对一国国际收支调整的影响,不考虑国际资本的流动,将商品和劳务收支作为国际收支。其基本原理:汇率变动通过国内外商品之间本国生产的贸易品和非贸易品之间的相对价格变动,来影响一国的供给和需求,从而影响国际收支。该理论假定:出口商品和进口商品的供给弹性无限大。货币贬值后,本国出口数量随出口的增加而增加-出口本币价格不变,出口收入升;而本国进口数量随进口需求减少而减少,进口的本币价格上升,进口的本币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该理论认为,只有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与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贸易收支条件才能改善,这是贬值取得成功的条件即马歇尔-勒纳条件。该理论假定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无限大是不符和实际的,实际经济生活中,汇率变化后进出口的实际变化还取决于供给对价格的反映程度。2.吸收论 其代表人物为亚德历·亚历山大,该理论以凯恩斯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361303030宏观经济理论中的国民收入方程式为基础着重考察总收入与总。
货币分析理论将国际收支不平衡看作是? 吸收分析法国际收支吸收分析法(absorption approach)指从支出(或吸收)与收入的角度来分析一国的国际收支差额是如何出现的、汇率水平是如何决定的。认为如果一国的实际收入超过了它对商品和劳务的吸收量,该国就会出现贸易顺差。1952年有詹姆士·爱得华·米德和S·亚历山大提出,从国民收入和总需求的角度,系统研究货币贬值政策效应的宏观均衡分析。核心观点该理论建立的基础是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分析,他把经济活动视为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最重要的分析指标是总供给、总需求、国民收入和就业总量。吸收分析法的表现形式:贸易差额B=国民收入Y-总吸收A即一国的国际收支差额就是国民收入与国内吸收的差额。国际收支平衡就是总收入等于总吸收。国际收支顺差意味着总收入大于总吸收。调节国际收支逆差就是要增加收入,即通常说的支出转移政策;或减少支出,即通常说的支出减少政策,简称吸收政策。转换政策和吸收政策的相互配合运用,是一国经济实现内外部平衡的主要条件。现金余额效应是最重要的一种吸收效应。假定货币供应一定,货币持有者总想将自己的实际资产的一部分,以货币形式占有,这样,随着国内物价的上升,他们名义上持有的现金量就。
国际收支调整理论中,弹性分析法,吸收分析法,货币分析法的异同? 走,上味思浓谈谈
什么是 国际收支调节的货币分析法 货币论(Monetary Approach)/货币供求说(Monetary Approachtothe Exchange Rate Determination)国际收支货币分析法(monetary approach to balance of payments)国际。
国际收支货币分析法的理论核心 货币分析法首先假定:①从长期看,一国处于充分就业状态,货币供给不影响实际产量;②货币需求是收入、价格和利率等少数几个变量的稳定函数;③国内价格、利率和收入等变量都是外生的,不同国家的商品或金融资产价格维持在同一的水平上,即存在所谓“一价定律”;④由国际储备资产变化引起的货币供给增减不会为货币当局的政策活动所冲消,来自货币市场的任何失衡都反映在国际储备收支上。根据上述假定,货币分析法采用最简单的数学模型来表示其中心理论,即:H=R+D式中H代表货币供给,R代表国际储备,D代表货币当局持有的国内金融资产即国内信贷。从上式可以看出,一国的货币供给分成两部分:国内创造部分D和来自国外的部分R。国内货币供给的变化既可由于国内信贷的变化造成,也可以由国际储备资产的变化造成。假定在较长时期货币供给H 等于货币需求I,对上式稍加变化,则有:R=H-D=I-D即 国际收支差额=货币供给-国内信贷=货币需求-国内信贷 可见,国际收支是与货币的供给与需求相联系的一种货币现象。国际收支逆差和储备的流失意味着国内货币供给过度;国际收支顺差和储备的增加意味着国内货币需求过度。在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必定会出现与之相应的变动,或者是。
国际收支调节的货币分析法的概述 货币论(Monetary Approach)/货币供求说(Monetary Approachtothe Exchange Rate Determination)国际收支货币分析法(monetary approach to balance of payments)1752年英国哲学家D.休谟在《政治论丛》中提出了所谓“物价-现金流动机制”,阐述了在国际金本位制下各国国际收支具有自发调节的功能。20世纪40年代,E.M.伯恩斯坦等人认为,一国信贷扩张和货币供应量与国际收支状况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各国不同程度的信贷扩张将导致相应程度的国际收支变化,但论证是不系统的。50年代,J.E.米德首先系统提出货币分析法后,许多经济学家又作了进一步的研究。货币分析法在其正式形成过程中分成两个学派。一派代表人物是该组织前研究部主任,丹麦经济学家J.J.波拉克。该学派所建立的模型可用于宏观经济管理,在只能得到有关货币统计的最基本信息的情形下尤为适用。这种货币分析法被广泛应用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其成员国的业务之中。另一派是在R.A.芒德尔和H.G.约翰逊的领导下,于60年代在芝加哥大学发展起来的。货币分析法在70年代中后期盛极一时,至今仍是分析国际收支问题的一种重要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