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如果美国不参加,二战会改变局势吗? 美国必将参战。第一,假如美国不参战,不提供军火军需给苏联,苏联撑不过二年。英国就算不被德国消灭,也沦为二流岛国。届时,德国率领欧洲附从国和美国叫板,这是美国不愿看到的。第二,日本得到俄国购买的石油,全力攻击中国,以华制华,以战养战。用中国人组成重兵集团和日本军队联合进攻重庆,肯定会占领中国。到时,日本将率领亚洲附从国和美国叫板,这是美国不愿看到的。二战后,美国要单挑德国日本的欧亚二洲,美国力所不能及的。所以,不管有没有珍珠港事件,美国必将参战。
分析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陕甘宁边区、国统区和沦陷区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的特征。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1938.10日军占领广州、武汉~1945年8月)⒈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⑴原因①日军:战线太长,兵力、财力、物力不足;敌后抗日根据地严重威胁其后方②中国:正面战线败退,人民抗日力量还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斗争才能打败侵略者。③英美:为推动日本进攻苏联,力谋与日妥协。⑵时间、标志:1938年广州、武汉的失守⒉日本改变侵华方针(但灭亡中国的根本计划没有改变)⑴日军改变战略方针:①对根据地:集中兵力进攻②对国民政府: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⑵日军改变战略方针的原因:战线太长,兵力、财力、物力不足;敌后抗日根据地严重威胁其后方⑶具体史实:①政治—扶持汪伪政权,以华制华。实行法西斯残暴统治。②经济—野蛮经济掠夺,以战养战。③文化—推行奴化教育,实行同化政策。④军事—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大“扫荡”。对正面战场局部进攻。⑷日军改变战略方针的影响:①中共:敌后抗日根据地陷入困境②国民党内部发生分裂:a.亲英美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皖南事变);b.亲日派:汪精卫公开叛国,成立汪伪政府→原因:日近卫政策的产物;英美劝降的产物;汪出于亲日派的利益考虑二、日本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⒈政治上:“以华。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的大佐是什么官?联队相当于现在我国的什么编制? 1945年二战结束前,旧日本军衔分为将官,佐官,尉官,准士官,下士官,和兵,计六等十六级。所谓准士官即准尉,下士官即军士。按日文称谓其十六级次序为:大将,中将,少将。
什么是以华治华 就是帝国主义列强不直接插手中国事务,而是采取在中国创造傀儡政府或其他方式,间接的控制,如甲午战争后的清政府还有汪精卫的政府等 就是让中国人控制中国人,来维护列强。
“以战养战”是什么意思? 以战养战(yǐ zhàn yǎng zhàn):是指利用战争中获取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继续进行战争。出自 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成语典故: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日本 对 中国 正面大规模军事进攻的可能性,或者不很大了;但是,它将更厉害地进行其'以华制华'的政治进攻和'以战养战'的经济侵略。向春《煤城怒火》:\"小岛 来的主要任务,就是抢煤,以实现其以战养战的罪恶目的。日本原本想通过战争的掠夺,来弥补自身资源的不足,其结果反而增加了困难,战争\"将它原有的东西也消耗掉\"了。据统计,自1937年7月发动全面侵华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不到4年半的时间,日军就耗费军费达37758亿日元,折成战前(1934-1936年)币值合计为24481亿日元,相当于甲午战争以后5次大规模对外侵略战争(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出兵西伯利亚和侵占我国东北)总支出的4.4倍。随着战线延伸,日本国内劳动力和资源严重不足。为此,日本政府全面提出了\"以战养战\"的政策。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其主要目的也是夺取美、英、荷等国在太平洋上的利益。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使日本面临在亚洲及太平洋战场同时作战。
日本全面侵华的史实 有哪些 (我在查的)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举行挑衅性军事演习,随后借口演习中失踪一名士兵,炮轰宛平城,守桥的中国29军官兵奋起反击,震惊世界。
什么是以华治华 以华治华是用中国2113人牵制中国人5261。以华治华出自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4102华日报记者的谈话》:“它将更厉害1653地进行其以华制华的政治进攻和以战养战的经济侵略。清末,义和团等各种自发性反侵略组织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列强的势力,所以八国联军侵华后,列强知道如果强制推行殖民统治,势必会造成极大反抗,有感于此,便决定扶植中国政府作为自己的代理人,来镇压它们的人民。扩展资料美方日前宣布向台湾出售总价值约22.2亿美元的武器装备,再次暴露美方无视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强权心态以及打“台湾牌”遏制中国的惯性思维。台湾当局第一时间送上“感谢”,挟洋自重之心昭然若揭。多年来的事实已反复证明,对台军售只会损害中美关系大局,严重破坏台海和平稳定。无论“以台制华”还是“以武拒统”,都与两岸同胞维护和平发展的期盼背道而驰,注定难逃失败下场。参考资料来源:-以华制华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新华时评:“以台制华”和“以武拒统”注定难逃失败下场
保卫大武汉的血战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历史上的中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