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春鸟鸣山更幽的上一句

2020-07-17知识11

请教各位,类似诗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还有哪些古诗词巧用了貌似反意的词汇来营造传神的意境?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是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诗中的两句。全诗写诗人游若耶溪看到的美好景致,产生厌倦尘世喧嚣,感叹仕途艰难而欲归隐的思想感情。“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是诗中写景的最精彩的句子。以“蝉噪”突出“林静”,以“鸟鸣”突出“山幽”,这种用动烘托静的手法把诗的意境提升到新的高度。类似的诗句应该很多,我只想到两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还不知能否回答上面的问题。谢谢!帮我填下一句的诗句 1、瓜熟蒂落,啐啄同时2、装点此山关,今朝更好看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4、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5、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6、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下列对谚语和诗句所包含的哲理表述正确的是 C4.这里有几句诗,谁是谁的好朋友呢?动手连一连。 蝉噪林愈静 落日五湖春 声喧乱石中 山峰识酒香 渡头余落日 色静深松里 长江一帆远 鸟鸣山更幽 谷鸟惊棋响 墟里上孤烟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谷鸟惊棋响—山峰识酒香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包括了什么哲理,这句话与下面哪句话的哲理相似:1、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2、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九天河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鸟鸣涧中,与\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南朝王籍曾有这样两句诗,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宋人王安石则认为一鸟不鸣山更幽。 南朝梁·王籍《入若邪溪》〔今译〕蝉噪阵阵,林间愈见寂静;鸟鸣声声,山中更觉幽深。〔赏析〕动与静在生活中是相对立的,但在艺术作品中有时却相辅相成。这里是远离尘世、人迹罕至之地,对厌烦了尘世纷扰的人来说,显然有着无比的幽静。但是,山林如果真的沉寂无声,那只会使人觉得死气沉沉。而这两句写山林之幽静,却不失大自然生动活泼的情趣。因而,当时成为传诵一时的名句。据载,梁简文帝、梁元帝曾反复讽咏此联,认为不可复得。宋人王安石也爱此诗,但却有意做了反而文章,说是“一鸟不鸣山更幽”,真是见仁见智。〔原作〕舱舶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轴,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远游。宋代诗人王安石有题为《钟山即事》的诗一首。诗云: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本诗为读者描绘了一幅淡雅恬静的画面:山中的涓水缓缓地绕竹而流,由涧水滋润的花草破土而出,诗人面对茅檐终日独坐,一鸟不鸣使山变得更加幽静。然而,由于本诗的最后一句,是对六朝诗人王籍题为《入若耶溪》一诗中“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一名句的明显改动,因而曾引起历来诗评者的不同议论。从字面看,鸟鸣涧中哪一句是动静结合? 鸟鸣涧》唐代: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译文寂静的山谷中,只有木樨花在无声的飘落,宁静的夜色中春山一片空寂。月亮升起月光照耀大地时惊动了山中栖鸟,在春天的溪涧里不时地鸣叫。赏析关于这首诗中的桂花,颇有些分歧意见。一种解释是桂花有春花、秋花、四季花等不同种类,此处所写的当是春日开花的一种。另一种意见认为文艺创作不一定636f7079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3623730要照搬生活,传说王维画的《袁安卧雪图》,在雪中还有碧绿的芭蕉,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同时出现的事物,在文艺创作中是允许的。不过,这首诗是王维题友人所居的《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之一。五首诗每一首写一处风景,接近于风景写生,而不同于一般的写意画,因此,以解释为山中此时实有的春桂为妥。此诗描绘山间春夜中幽静而美丽的景色,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全诗旨在写静,却以动景处理,这种反衬的手法极见诗人的禅心与禅趣。“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便以声写景,巧妙地采用了通感的手法,将“花落”这一动态情景与“人闲”结合起来。花开花落,都属于天籁之音,唯有心真正闲下来,放下对世俗杂念的挚着迷恋,才能将个人的精神提升到下列对谚语和诗句所包含的哲理表述正确的是 C 噪与静,鸣与幽,是矛盾双方,二者相互依存,故①选项诗句所包含的哲理表述正确,故入选。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包含的哲理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鸟鸣山更幽,这句诗出自哪里呀 入若耶溪 王籍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若耶溪是浙江绍兴境内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