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求仁以得仁又何怨 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出,曰:“夫子不为也.”

2021-03-22知识5

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出,曰:“夫子不为也.” 翻译:说:“古代的贤人啊.”问:“怨恨吗?说:“求仁而得到仁,又何来怨恨?出来,说:“夫子不帮卫君啊.”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冉有问:“夫子会帮卫国国君吗?子贡说:“嗯,我将去问他.”进去,问:“伯夷、叔齐是怎样的人啊?说:“古代的贤人啊.”问:“怨恨吗?说:“求仁而得到仁,又何来怨恨?出来,说:“夫子不帮卫君啊.”读:读这一章,首先要大概地了解一下当时卫国的形势.卫国在国君辄即位后,他的父亲还在与他争夺王位,而当时孔子恰在卫国,所以冉有有这一问,但他又不便直接询问孔子,因此在私下向子贡询问.可巧的是这样的事又恰好与伯夷、叔齐两兄弟的让位形成了对照.因此子贡便拿伯夷、叔齐的事来向孔子探询,而孔子的回答,让子贡明确了夫子的立场,所以子贡非常肯定地对冉有说:“夫子是不会帮卫君的啊.”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孔子对事情的判断基本上是基于“仁”与“礼”,对合礼,合仁的事就去行之,否则就反对.对于重大的事情,孔子的取舍完全没有权力与利益的考虑,也就是不以自己的进退为依据,而完全考虑。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讲的是谁的典故:( 原文如上所引.意思略有偏差,这个典故,在《论语》中,有特别的意义.伯夷、叔齐是商朝末年孤竹国国君的长子和三子.因对商纣王当时的暴政不满,不愿与之合作,也不肯当国君,双双逃走.后孤竹国君二子继承了王位.

求仁得仁 又何怨是什么意思 词2113 目 求仁得仁发 音 qiú ré5261n dé rén释 义 求仁德便得到仁德。比喻理想4102和愿望实现。出1653 处《论语·述而》:“求仁而得仁,又何怨。示 例 君所谓~,亦复何怨:老夫耄矣,不能驱役鬼神,预人家儿女事。(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七)用 法 作谓语、宾语;指如愿以偿【近义词】:如愿以偿比喻理想和愿望实现。没有什么埋怨怨恨的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的而是什么意思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通俗点说就是 什么事情都不要抱怨 当初既然那样选择了 就别后悔的意思。

求仁以得仁又何怨 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出,曰:“夫子不为也.”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冉有曰:“2113夫子为卫君5261乎?子贡曰:“诺,吾将4102问之。入,曰:“伯夷1653、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解:冉有问:“夫子会帮卫国国君吗?子贡说:“嗯,我将去问他。进去,问:“伯夷、叔齐是怎样的人啊?说:“古代的贤人啊。问:“怨恨吗?说:“求仁而得到仁,又何来怨恨?出来,说:“夫子不帮卫君啊。读:读这一章,首先要大概地了解一下当时卫国的形势。卫国在国君辄即位后,他的父亲还在与他争夺王位,而当时孔子恰在卫国,所以冉有有这一问,但他又不便直接询问孔子,因此在私下向子贡询问。可巧的是这样的事又恰好与伯夷、叔齐两兄弟的让位形成了对照。因此子贡便拿伯夷、叔齐的事来向孔子探询,而孔子的回答,让子贡明确了夫子的立场,所以子贡非常肯定地对冉有说:“夫子是不会帮卫君的啊。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孔子对事情的判断基本上是基于“仁”与“礼”,对合礼,合仁的事就去行之,否则就反对。对于重大的事情,孔子的取舍完全没有权力与利益的考虑,也就是不以自己的进退为依据,而完全考虑怎么样来符合这个“仁”与“礼”。

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出,曰:“夫子不为也。” 翻译:说:“古代的贤2113人啊。问:“怨恨吗?5261说:“求仁而4102得到仁,又何来怨恨?出来,1653说:“夫子不帮卫君啊。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解:冉有问:“夫子会帮卫国国君吗?子贡说:“嗯,我将去问他。进去,问:“伯夷、叔齐是怎样的人啊?说:“古代的贤人啊。问:“怨恨吗?说:“求仁而得到仁,又何来怨恨?出来,说:“夫子不帮卫君啊。读:读这一章,首先要大概地了解一下当时卫国的形势。卫国在国君辄即位后,他的父亲还在与他争夺王位,而当时孔子恰在卫国,所以冉有有这一问,但他又不便直接询问孔子,因此在私下向子贡询问。可巧的是这样的事又恰好与伯夷、叔齐两兄弟的让位形成了对照。因此子贡便拿伯夷、叔齐的事来向孔子探询,而孔子的回答,让子贡明确了夫子的立场,所以子贡非常肯定地对冉有说:“夫子是不会帮卫君的啊。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孔子对事情的判断基本上是基于“仁”与“礼”,对合礼,合仁的事就去行之,否则就反对。对于重大的事情,孔子的取舍完全没有权力。

求解《论语》中的一句话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非说二人以失国为悔也。.

#求仁以得仁又何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自#求仁而得仁又何怨的意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