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五斗米教任务是什么?? 技力上限+100
为什么叫“五斗米教”?
什么是五斗米道? 五斗米道2113五斗米道5261是早期道教派别之一。创始人张陵(410234~156),沛国丰(今江苏丰县)1653人。东汉顺帝时(126~144)入蜀,居鹤鸣山(今成都市大邑县境)学道,并造作道书(或称符书)以教百姓,倡言天人下降,授以正一盟威之道,以为人治病开始传教,据称“百姓翕然奉事之以为师”。他为了统率教民,设立二十四个传教点,称“二十四治”,以其中的阳平治(在今四川彭县)、鹿堂治(在今四川绵竹)、鹤鸣治(在今成都市大邑)为传教中心,因入道者需交纳信米五斗,故俗称“五斗米道”。又因创教之初,曾受巴蜀少数民族原始宗教的影响,巫术色彩浓厚,时人或称“米巫”。张陵死后,其子张衡继续传道。衡殁、孙张鲁继之。祖孙三代,世人称为“三张”;道内则称“三师”:张陵称“天师”,张衡称“嗣师”,张鲁称“系师”。张衡事迹未见记载,张鲁《三国志》有传,是五斗米道的重要建设者。史载,刘焉为益州牧时,曾以张鲁为督义司马,初平二年(191),命其与别部司马张修率部共同进取汉中。后刘焉之子刘璋杀鲁母家室,鲁遂据汉中建立政教合一政权。东汉政府无力征讨,乃命张鲁为镇南中郎将,领汉宁太守。于是,张鲁遂以政权、教权首领的双重。
怎样委婉阐述观点关于五斗米 五斗米教-五斗米教五斗米教(天师道)是道教早期的重要流派。关于它的起源,学术界有两种观点:传统认为,五斗米教是张陵于公元126-144年(东汉顺帝时)在四川鹤鸣山创立;但当代学者任继愈主编的《中国道教史》和樊光春先生著的《陕西道教2000年》则认为,五斗米教实际上由张修在公元184年(东汉灵帝中平元年)之前创立于汉中。据《三国志·张鲁传》注引《典略》概述张角、张修的学说时说:“熹平中,妖贼大起,三辅有雒曜。光和中,东方有张角,汉中有张修。角为太平道,修为五斗米道。太平道者,师持九节杖为符祝,教病人叩头思过,因以符水饮之,得病或日浅而愈者,则云此人信道,或其不愈者,则为不信道。修法略与角同,加施静室,使病人处其中思过。又使人为奸令祭酒,祭酒主以《老子》五千文。使都习,号为奸令。为鬼吏,主为病者请祷。请祷之法,书病人姓名,说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谓之三官手书。使病者家出米五斗以为常,故号曰五斗米师。五斗米教-历史发展鲁迅先生说:“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汉中是道教的发祥地之一。从历史文化的角度了解五斗米教,对认识汉中的文明史大有裨益。一道教以黄帝思想和。
道教中的五斗米教是谁创立的?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五斗米教(天师道)是道2113教早期5261的重要流派。关于它的起源,学术4102界有两种观点:传统1653认为,五斗米教是张陵于公元126-144年(东汉顺帝时)在四川鹤鸣山创立;但当代学者任继愈主编的《中国道教史》和樊光春先生著的《陕西道教2000年》则认为,五斗米教实际上由张修在公元184年(东汉灵帝中平元年)之前创立于汉中。据《三国志·张鲁传》注引《典略》概述张角、张修的学说时说:“熹平中,妖贼大起,三辅有雒曜。光和中,东方有张角,汉中有张修。角为太平道,修为五斗米道。太平道者,师持九节杖为符祝,教病人叩头思过,因以符水饮之,得病或日浅而愈者,则云此人信道,或其不愈者,则为不信道。修法略与角同,加施静室,使病人处其中思过。又使人为奸令祭酒,祭酒主以《老子》五千文。使都习,号为奸令。为鬼吏,主为病者请祷。请祷之法,书病人姓名,说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谓之三官手书。使病者家出米五斗以为常,故号曰五斗米师。这段文字说明了两个问题:①张角创立了太平道,张修在汉中创立了五斗米教。②张修领导的五斗米教比张角领导的太平道略胜一筹。
汉中地区的五斗米道,在宗教法术上哪些手段具有浓厚的巫风? 在宗教法术上,以病人叩头思过、符水治病为主要手段,受当时西南、陕南少数民族留传下来的原始巫术影响。“其俗征巫鬼,好诅盟,投石结草官,常以盟诅要之”。创立三官手书,通达神灵,也使得张修能顺利进行传道工作,扩大影响,在汉中建立较稳定的群众基础。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后,张修也带领道徒起义,攻打郡县,但很快被统治者镇压了,张修逃亡隐匿起来。后来刘焉割据益州,奉行五斗米道,张修投奔,封为别部司马,与督义司马张鲁合兵攻打汉中。汉中攻陷后,张鲁伺机暗杀了张修,夺取了他的部队兵权,占据一方。张鲁祖述张陵的道权,掌管了巴郡和汉中的五斗米道,继续用宗教手段推行教化;淳正风气,集教权与政权于一身,实行政教合一的统治。
汉中张修五斗米道团中教阶制度是怎么样的? 在汉中张修五斗米道团中除了一般信徒外,已有了简单的教阶品位和神职人员的分工。教内人员分为:信徒、鬼吏、祭酒、奸令祭酒四等,鬼吏是初级神职人员,主要教务是为信徒作忏悔思过和治病请祷;祭酒主要是在教徒中宣讲《老子五千文》;奸令祭酒则督察布道教务等事务;张修本人则号为五斗米师(后来张鲁夺取教权后改为祭酒和治头大祭酒)。第三,张修创建静室制,用作施道悔过的专门场所。静室又名靖室,原为五斗米道方治中的设置,后奉道之家皆设立,成为道教的一个制度流传下来。第四,张修创建了三官手书制。三官指天官、地官、水官,信徒请鬼吏把本人的姓名、忏悔服罪内容书写在一定规格大小的黄色纸条上,一张焚烧,以向之天;一张掩埋在地下;一张放置瓶罐中沉入水里,表示通过天地诸神。这种通过道教神职人员与世间神界通达的渠道一直沿用到唐宋明清之际,并且成为道教斋醮仪式中的重要内容。
张鲁割据汉中后的五斗米道,教阶制度是怎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