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一参军就打仗,一打仗就是恶仗:上甘岭2名新兵的战斗传奇

2020-07-24新闻13

浴血三八线

12

:真实的上甘岭之新兵

作者:德衡术

1950年朝战爆发后,为保证志愿军的兵力充足,我军一面停止部队转业复员,一面于10月上旬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号召青年踊跃参加志愿军。一时间,大批热血青年离开自己的家乡、离开熟悉的工作岗位,穿上军装,背起背包,坐着卡车、火车,跟随部队前往异国战场。

【沈阳街头,欢送青年参加志愿军】

由于战争在即,这些新兵根本没有太多的时间进行系统的训练,绝大部分新兵只是在部队待命东北的时候,接受了为期3个月的短暂训练,而后就跟随部队入朝作战。

这种训练非常的基础,只是让新兵懂得怎么开枪、怎么投手榴弹、怎么利用地形做基本的战术动作等。所以新兵的战斗素养并不高,在抗美援朝战场中的牺牲比例较大,在上甘岭战役中尤为明显。

1951年10月20日,15军45师在历经7昼夜的鏖战后,因为伤亡过大不得不退守坑道。此时的45师,全师拿不出一个建制健全的连队,有的连队甚至只剩下十几个人。

为了迅速补充

45

师的兵员,三兵团代司令王近山直接将刚刚调来的

1200

名新兵,全部补充给

45

师,而这

1200

名新兵就成为

30

日反击作战的主要兵力。

据135团7连指导员林文贵回忆,在30日反击作战前的几天,上级突然命令7连所有人员从坑道中撤回五圣山后方。说是所有人员,其实那个时候7连只剩下十几个人,包括连长在内的其他人全部牺牲。当林文贵带着剩余战士回到五圣山后才知道,上级正在筹划30日的反击作战,为了补齐7连的建制,

7

连调来了

100

多名新兵。

就这样,7连在30日反击作战前,兵力又补充到150多人。可是几天后,当7连从上甘岭上撤下来时,全连只剩下30多人,好多刚认识几天的新兵被永远留在了上甘岭上。

据一位亲历上甘岭战役的老兵林炳远回忆说,他在上甘岭战役时就是一个“新兵蛋子”。他人生第一场仗,就是从10月30日反击作战。刚开始,林炳远跟随连队冲锋还没有什么感觉,班长说前进就前进、班长说开枪就开枪。直到11月1日晚上,他和另外两名战士由班长带领,负责守卫二号阵地时,他才意识到自己只是一个新兵。

【志愿军组织临战训练】

当时敌人向二号阵地进行炮火准备,班长突然发现坑道摇摇欲坠,于是命令所有人撤出坑道。

果然,就在林炳远和班长爬出坑道时,坑道口就被敌人的排炮炸塌,其他2个战友再也没有出来。而班长也在不久之后被炮弹炸死,此时整个阵地上只剩下林炳远一个人。

作为一个刚上战场的新兵,林炳远在班长牺牲后,顿时盲目起来。他除了趴在壕沟里躲避着炮击,不知道应该干什么。炮击终于停止了,林炳远仰头看天,发现天开始蒙蒙亮。紧接着,耳边响起了马达的轰鸣声,他赶忙探出头去循声而望。原来是大量的敌人跟着坦克正在向二号阵地杀来。林炳远慌了:“这么多的敌人,我一个人怎么对付?敌人冲上来怎么办?”

林炳远心急如焚,但根本没有想逃,他颤巍巍地拿出手雷,准备拉响手雷扔出去。这时,突然身后有个大手按住了他。林炳远回头一看,原来是二排的机枪班长马正斌上阵地来支援了。马班长告诉林炳远,不要慌,敌人还太远,等敌人近了再扔手雷,再打。

有马班长的指挥,林炳远紧张的心情一下子缓解了不少。他们等敌人爬到距离自己十几米的地方再扔手雷和爆破筒。果然,敌人被一顿狂轰滥炸后,叫喊着向后方逃去。

就这样,整整一天,林炳远和马班长打退了敌人一个班到一个连的

14

次反扑。

11月2日夜晚,当林炳远和马班长两人留在二号阵地上休息时,他突然发现自己一点也不紧张了。

从面对面炸死第一个敌人开始,林炳远才真正觉得自己完成了一个新兵向老兵的转变。林炳远自我安慰:现在身上也负了点伤,敌人也杀了不少,剩下的最多就是战死,没什么好害怕的了。

11月3日,敌人又向二号阵地发起进攻,马班长也在敌人的炮火中牺牲。这时的阵地再次只剩下林炳远一个人,但林炳远不再害怕、不再紧张,他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当炮击停止,一个连的敌人分两路杀向高地,林炳远先是把马班长的遗体拖回堑壕,接着将剩下的手雷、手榴弹全部捆在身上。等敌人离他只剩下20米时,他蹲在堑壕里猛的向敌群扔去3颗手榴弹。这3颗手榴弹不仅把敌人炸得人仰马翻,更是炸起满天的灰土。就在敌人惊魂未定、视线不明的当口,林炳远跳出工事,左右开弓,左边扔一颗手雷,右边扔一颗手榴弹,炸得敌人人仰马翻,纷纷向后逃跑。此时,林炳远越战越勇,追着两股敌人跟着扔手雷。敌群就好像羊群一样,被林炳远撵得一直跑到了阵地前的凹地里。眼见敌人退得没影了,林炳远才退回阵地。或许,

这正应了一句话,在战场上勇敢比怯弱更安全。

还有一个新兵叫王仕佑。他人生的第一次战斗是反击上甘岭537.7高地北山的战斗。但是连队在开进途中,他因为躲避炮火封锁和大部队走散了。于是他一个人继续摸索着向前行进,希望能找到连队。没想到,没头苍蝇一样的他,居然误打误撞地闯到敌人两个阵地的结合部。这时,王仕佑听到边上的山顶上有人说话,但搞不清是自己人还是敌人。王仕佑悄悄地爬了上去,仔细一看,居然是一群正在休息的韩军,坐的坐、蹲的蹲,密密麻麻一大片。

如果说王仕佑不害怕,那肯定是假的。但王仕佑没有跑,因为他知道敌人在休息,这正是自己偷袭的大好机会。王仕佑从腰间抽出2颗手榴弹,拉响后扔进敌群。顿时两声巨响,不仅炸得敌人死伤惨重,而且也把王仕佑的紧张情绪炸没了。他发现杀敌原来这么简单!而且看着剩余敌人漫无目的嗷嗷乱叫,他更加胆大。王仕佑壮着胆子,趁着夜色,站起身来,一边大喊:“同志们冲啊!”一面拿枪对着敌人一顿扫射。几十个敌人不明所以,更加慌张地朝着阵地下方撤去。

林炳远、王仕佑,无疑是新兵之中的幸运儿,因为他们在尸横遍野的战场上活了下来。

可是,有好多新兵却没有走下上甘岭,甚至连名字也没有留下。有的志愿军老兵回忆说,当年自己所在连队入朝作战,可到了连队回国的时候,居然发现全连只剩下他一个“老人”。连队其他战友都是连队被一次次打残之后,由一批批新兵补充进来的。他还能记得住最初连队里战友的名字,可那些和他相处几天就牺牲的新兵,他怎么可能将他们的名字全部记住?

致敬上甘岭上壮烈牺牲的新兵,致敬抗美援朝战争中壮烈牺牲的新兵!

#军事旧闻#参军#新兵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