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汉民的科研成果 曾汉民教授长期从事高分子材料的增韧增强和功能化及其多相复合体系结构和性能的系统研究及开发应用,取得创造性成就和重大贡献、在聚合物接枝共聚和共混改性、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领域研究成就突出:五十年代后期开拓一类碳链-杂链新型结晶接枝共聚物;六十年代初期提出接枝共聚反应的凝胶效应及含接枝大分子增韧剂共混体系的界面增容效应及增韧机理。研制成功新型高抗冲击强度塑料,满足了军工和民用急需,建立我国第一个橡胶接枝共聚-共混增韧塑料中试厂;70年代后期至今的科研成果主要在三个方面:1.碳纤维及碳/碳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研究。当时未见有国内外相关报导,而这类研究对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研制、生产和应用都有较大的指导意义和推动作用,是解决中国战略武器急需的新材料的关键技术。因此,他先后获1978-1979 年国防科委科技成果奖和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83年他出席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在巴西召开的碳纤维应用国际会议,向世界介绍中国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发展情况,受到与会专家的赞赏,曾汉民教授被聘请为UNIDO专家顾问,并参加UNIDO支援巴西的碳纤维生产线的验收工作。2.在国内最早开展碳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
外国的处理废气有哪些技术 国内外治理有机废气技术主要有深冷、燃烧。吸附三种。采用深冷法设备庞大、能耗高、投资大、效果差。燃烧法不能回收有机溶剂,还可能带来二次污染和安全隐患。吸附法是较为普遍应用的方法,在净化废气同时回收废气中的有机溶剂。传统的吸附法采用颗粒状活性炭(GAC)作为吸附材料,国外于八十年代有了以活性碳纤维(ACF)作为西服材料的装置。活性碳纤维是具有比表面积大、吸附解吸速度快、回收的溶剂品质好、活性碳纤维装填量小、安全性好的吸附材料,和颗粒状活性炭装置相比,设备紧凑,可节约占地1/2,节约水蒸气60%。本项目研制并投入工业化生产的活性碳纤维装置实现全自动操作,无需专门的操作人员,摆脱了笨重的体力劳动和二次污染。九十年代初我国从日本引进几套ACF吸附回收装置,同保定光华机电设备厂和宇清化工环保产业发展中心开发设计的ACF吸附回收装置相比,外国设备在价格上高8~10倍,而且我们的自动化控制水平更高,可自成系统实现全自动操作,也可实现与生产过程DCS计算机控制系统互联,具有国内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特别是1996年在北京化工二厂开发成功的三台吸附器循环操作工艺流程,此装置每小时处理6700m3废气,废气中二氯乙烷回收率高达98.9。
活性炭纤维的生产技术及与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是什么?请生意经的朋友帮忙解答 一、前言作为粉状、粒状之后第三种形态活性炭(ac)的活性炭纤维(acf),其开发生产已近三十多年。三十年来,这一材料在前驱体的扩大、生产技术的改进、应用面的推广等不同方面。
污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何去除 表面活性剂废水的处理既要去除废水中的大量表面活性剂,同时也要考虑降低废水的COD 和 BOD 等。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废水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目前国内外对于表面活性剂。
F1赛车用是什么材料做的? 看起来很脆弱,是石墨化的效果,其实是为了更好的保护车手。F1赛车材料主要是碳纤维材料。碳纤维的最大缺点就是昂贵。所以除了航空航天用的到,剩下的基本就是F1赛车了。您可以注意一下F1赛车出现事故后,比如前鼻翼撞到护墙了,我们找不到鼻锥在哪里,因为鼻锥是完全由碳纤维制成的,在撞击的一霎那产生巨大的impulse(不好意思,真不知道怎么翻译),极短的时间,巨大的撞击力,碳纤维立即成为粉末,尽可能地吸收这些力,从而保护赛车手。碳纤维的构造和原理:http://cmfc.souchu.com/200601/10/1516.htmF1赛车的制造:利用CAD输出的资料,计算机控制的精密切割器具开始打造第一具赛车模型。制作这具模型的材质是人造材质Ureol,不过它的性质接近天然的木材。利用这个模型,车队可以利用碳纤维生产打造车身的模具。模具诞生之后,接下来就是手工打造的时间。熟练的技师将碳纤维一层一层地贴在模具上,车身每一个部位因为承受的压力不同而贴上不同层数的碳纤维与不同的排列方向。每一层碳纤维的排列方向决定了车身承受压力将往哪一个方向分散。所以这个程序需要谨慎地执行,吹风机与手术刀此时都会派上用场。F1赛车的碳纤维层数平均是12层,另外在最中央的部分铺设蜂巢。
碳纤维材质与普通钣金有什么区别? mcxl1025 高性能型碳纖維及其他碳材料之製作研究 有關各項碳材料之研究發展,是由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對碳纖維之製程、微細構造及機械性質所投入之研究。而逐漸發展衍生出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