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我不知道我应该选什么样的男生
故事内容概要:最近一年遇到了感情困惑,我不知道我应该选什么样的男生,想听听您的意见。
我27,非处非独,单身,170cm,55kg,长相5-6分,出生于小县城。
父亲酗酒,母亲身体不好,但对我教育重视。所以我大学是在985学校学计算机,发顶会论文,之后美国全额奖学金留学。
现在在硅谷工作一年多。拿工作签,绿卡在排。无房,收入不错,有买房计划。谈过两个男朋友。
第一个谈了大学四年,他大城市出生,有能力,长相不错,家庭不错。性格有点儿傲,遇事情有点儿消极,也有点儿挑剔。有提到结婚,异国半年就分手了。
第二个男朋友一年,有能力,博士,很聪明,适合做学术,长相一般,家庭一般,特别傲气。我觉得他性格有点儿偏激,他想结婚,我还是决定分开。
工作以后的男生复杂了一些。我感觉能力好、有野心的男生,性格有点儿挑剔傲气,多偶倾向。
比如我遇到一个常春藤博士,在大公司做AI,未来几十年发展可观,家庭条件不错,长相还行。我感觉他想找一个聪明的、听他话、能打理好家庭的女生。
性格和气、包容体贴、不计较的男生,过的都比较安逸。
比如我遇到一个性格宽厚的男生,家庭条件也好,有他在的地方我感觉很温暖。他轻描淡写的几句话我就没那么纠结。
我很贪心,能力好、赚钱多的男生我嫌他们不能体贴我;能体贴我,我嫌他们赚钱少、不上进。
我也迷茫30岁以后自己要偏向于事业还是家庭。事业上我不笨、能吃苦、做事有计划。另一方面,我有个传统观念就是嫁个有本事的老公,家庭才是女生的归宿。
冷爱回复:
这个故事吸引我的地方有两个:
第一,这位姑娘说:“我很贪心,能力好、赚钱多的男生我嫌他们不能体贴我;能体贴我的,我嫌他们赚钱少、不上进。”
女主这种困惑,也是很多大龄单身未婚女青年面临的困境,也就是“喜欢我的人我不喜欢,我喜欢的人不喜欢我”。
而所有遇到这个问题的人,都没有搞懂择偶中的一个重要原则。
接下来,我用买房问题与择偶问题作类比,让大家理解这个原则。
当然,我讲这些,不是说人跟物之间可以类比,而是说,这两个困境具有相似性。
买房是一个买卖双方自由选择的市场,择偶也是,择偶是男女双方自由选择的市场。
在这种自由市场上,我们面临的所有选择题,都可以用一句话的真相来解决,这句话叫:有限条件约束下的最优解。
比如,买房的时候,我们只有一笔钱,但想要的东西可能很多。
像女主想要男生的会赚钱、够上进,可能就相当于买房时的地理位置很优越。
她想要的男生体贴,可能就相当于楼层、朝向等等。
但问题是,既满足位置要求,又满足楼层朝向,又满足建筑年龄的房子,可能价格已经超出了预算。
只要买过房的人都有相似的纠结,就是:我应该妥协哪个点?
而最后,大家会发现,一定有一个东西是自己的刚需。
如果是为了小孩上学,买房只能迁就学位。
如果是为了自己上班方便,就只能迁就地点。
我推荐,所有单身的人如果有能力就去买一次房。
在买房的过程当中,大家会发现什么叫做妥协。
一个人如果学不会妥协,就无法跟自己内心贪婪的心魔做斗争。
而只有降服贪婪的心魔,才有可能获得幸福。
要不然,望着这山,永远还有那山高。
第二,海外华人的困扰一直是吸引我的主题。
我之前曾经说过,我们一定要做海外华人的创作专场,不管是东南亚,还是欧美澳新,我们希望去到一些有海外华人的地方去做更多的创作,去连接当地的小伙伴。
为什么要这么做?
因为我在海外的很多经历,让我意识到,海外华人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情感问题,叫做「文化的母体性」。
这个问题很深刻,今天一个问答不能够讲明白。
但我可以在这里简单展开一下。
女主所谓的“也迷茫30岁以后自己要偏向于事业还是家庭”,“传统观念是要嫁个有本事的老公,家庭才是女生的归宿”,其实就是受到文化母体的影响。
可以说,这个女生虽然从小县城来到了硅谷,但是母体文化对她的影响依然存在。
换句话说,她可能接受了先进的科技教育,但并没有适应当地土壤下发展的关系教育。
所以,她对待关系的模式需要一个新的迁移。
这时候,她就会面临两个解决方案:
要么,寻找跟自己相同文化母体的人,也就是顺从所谓的传统观念——找一个传统观念很强的老公,两个人有着同样观点。
要么,适应当地的文化。
说到这里,我想到曾经在微博上看到的一个有趣的故事。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男人到了美国之后,慢慢发现他想要的不再是以前喜欢的傻白甜女孩,不再是乖乖女。
他想要的女生是那种可以跟他一起自驾游、汽车在路上爆胎后可以跟他一起换轮胎、可以跟他一起玩帆船、跟他一起把帆船给扛起来、可以跟他一起探索他发现的美丽新世界的人。
当然,这里我们不去比较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
我也认为,任何一种文化跟另外一种文化之间没有高下之分。
我只想说,不同的选择中应当有不同的适应性。
对女主来说,文化适应性的挑战,正是打开她问题答案的钥匙。
最后友情提醒一下,在硅谷工作,可以继续追求自己的事业,因为哪怕男码农仅凭自己也买不了房,也希望和另一半共建人生。
本文插画,任何组织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