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是什么成语 千呼万唤【解释2113】形容再三催促。【出5261处】唐·白居易《琵4102琶行》诗:“千呼万唤始出来1653,犹抱琵琶半遮面。【结构】联合式。【用法】作谓语;比喻多次呼唤,再三催促【正音】呼;不能读作“hú”。更准确讲,此乃名句,成语只是出自其中【辨形】唤;不能写作“换”。【近义词】呼天喊地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这一句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一、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经历一个“千呼万唤”的过程,她才肯“出来”。这并不是她在拿身份。正像“我”渴望听仙乐一般的琵琶声,是“直欲摅写天涯沦落之恨”。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什么意思? 意思是:千呼万唤她才缓缓地走出来,怀里还抱着琵琶半遮着脸面。这个文段是出自著名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下面是一段原文的节选: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资料拓展:琵琶行创作背景元和十年(815年)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藩镇势力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反侧”之心。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有“擅越职分”之嫌;而且,白居易平素多作讽喻诗,得罪了朝中权贵,于是被贬为江州司马。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在中唐时期多专门安置“犯罪”官员,属于变相发配。《琵琶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白居易是一个在晚年经历太多沧桑的伟大诗人,见证了国家最不堪最可笑的地方,这样的经历也成就了他。
请问犹抱琵琶半遮面是什么意思
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什么意思 “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意思是:千呼万唤她才缓缓地走出来,怀e69da5e887aa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6303237里还抱着琵琶半遮着脸面。该句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出自: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该文的白话释义是: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寻着声源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没有动静。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千呼万唤她才缓缓地走出来,怀里还抱着琵琶半遮着脸面。扩展资料元和十年(815年)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藩镇势力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反侧”之心。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有“擅越职分”之嫌;而且,白居易平素多作讽喻诗,得罪了朝中权贵,于是被贬为江州司马。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在中唐时期多专门安置“犯罪”官员,属于变相发配。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销磨,消极情绪日渐增多。元和十一年(公元。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下一句是什么?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下一句是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1、原文 琵琶行/琵琶引 唐代:白居易 元和十年,予左迁 九江郡 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