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厌氧细菌净化水体 生活污水处理厂净化污水主要是利用哪类生物细菌?主要是厌氧菌、好氧菌这方面的.麻烦说下具体的名称.

2021-03-21知识7

细菌是异养型生物吗? 是,异养生物是指需要寄生在其他生物体内才能存活的生物 反硝化细菌多为异养、兼性厌氧细菌。【简介】反硝化细菌是一种能引起反硝化作用的细菌。多为异养、兼性厌氧细菌,。

污水处理站厌氧菌的培养对水的温度有没有要求 微生物的培养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是技术含量最高的,多数污水处理站会购买现成的菌种或者对待处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361326233理污水取样经过当地的农业学校、实验室进行微生物培养和驯化。那么污水处理微生物的培养需要哪些条件呢?1·营养物质:对于病理学或者药敏检验的需要进行菌种培养时,常常使用琼脂,但是作为污水处理站的菌株培养,就不需要这么高的要求了,一般使用适当的营养物调配成碳、氮、磷之比应保持100∶5∶1即可。2·溶解氧:这是针对好氧菌来说的,就好氧微生物而言,环境溶解氧大于0.3mg/l,正常代谢活动已经足够。但因污泥以絮体形式存在于曝气池中,以直径500μm活性污泥絮粒而言,周围溶解氧浓度2mg/l时,絮粒中心已低于0.1mg/l,抑制了好氧菌生长,所以曝气池溶解氧浓度常需高于3-5mg/l,常按5-10mg/l控制。调试一般认为,曝气池出口处溶解氧控制在2mg/l较为适宜。而厌氧菌往往还需要对氧气进行消耗,对于封闭式的培养基,好氧菌将氧气消耗殆尽后,就轮到厌氧菌工作了。3·温度:任何一种细菌都有一个最适生长温度,随温度上升,细菌生长加速,但有一个最低和最高生长温度范围,一般为10-45oC,适宜温度为15。

生活污水处理厂净化污水主要是利用哪类生物细菌?主要是厌氧菌、好氧菌这方面的.麻烦说下具体的名称.

水体的生物净化作用通过______和溶解氧使有机污染物氧化分解A.厌氧微生物 B.紫

怎样使被污染的江河变得清澈? 自然界有自己的一套自净系统比如河水的自净 水体自净过程大致经历如下几个阶段:①有机污染物排入水体后被水体稀释,有机和无机固体物沉降至河底。②水体中好氧细菌利用。

怎样能让硝化细菌与光合细菌共生?懂得进,不要乱答!

污水处理好氧+厌氧的作用 好氧+厌氧也就是水处理工艺中经典的A/O工艺,主要来处理类似生活废水的主要工艺。一般会根据废水中COD、有机物、氮、磷的含量来确定好氧和厌氧的顺序。一般来讲,厌氧适合处理高浓度废水,也就是,厌氧放置于好氧前。一般厌氧池,仅可以将COD降至2000以下,而好氧池可以进一步将COD降至国标或地方范围,或者经后续工艺达标。另外,A/O工艺,同时能够脱氮除磷,也就是水处理工艺中讲的硝化和反硝化,聚磷和放磷。但因两者相背(就是先厌氧还是先好氧对哪个有力),实际选择或建设时,均需要考虑。如今,很多污水处理上,都对好氧+厌氧的模式进行了部分改进,如将好氧池内增加填料,为微生物提高载体,同时提高接触效率。大体上,就差不多了。很多细节上的,建议查阅水处理工艺的书籍。以上,纯手工。希望对楼主有帮助。

厌氧细菌净化水体 生活污水处理厂净化污水主要是利用哪类生物细菌?主要是厌氧菌、好氧菌这方面的.麻烦说下具体的名称.

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微生物在污水生物处理中的作用一、污水生物处理的特征(一)、污水与污水生物处理污水中的污染物质成分极其复杂.一般生活污水的主要成分是代谢废物和食物残渣.工业废水可能含有较多的金属、酚类、甲醛等化学物质.此外污水中还含有大量非病原微生物和少量病原菌及病毒.污水的生物处理就是以污水中的混合微生物群体作为工作主体,对污水中的各种有机污染物进行吸收、转化,同时通过扩散、吸附、凝聚、氧化分解、沉淀等作用,以去除水中的污染物.因此,污水生物处理实际上是水体自净的强化,不同的是,在去除了污水中的污染物后,必须将微生物从出水中分离出来,这种分离主要是通过微生物本身的絮凝和原生动物、轮虫等的吞食作用完成的.(二)、生化需氧量及生物处理的应用在污水处理中,通常是以有机物在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氧量这一综合性指标来表示有机污染物的浓度,如生化需氧量(BOD)和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是指在特定的温度和时间(通常这5 d、20℃下,微生物分解污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氧量,称为BOD5.BOD5约占生化需氧总量的2/3,故采用BOD5来表示污水中可降解有机物的浓度是比较合适的.但污水中有机物并不是都能较快降解的,在工业废水中,可以结合COD等指标表示有机污染物。

使有机污染物氧化分解的水体生物净化主要是通过() A.厌氧微生物 B.紫外线照射 C 参考答案:E

水体的生物净化作用通过需氧细菌和哪种因素使有机污染物氧化分解() A.厌氧微生物 B 参考答案:E

#厌氧细菌净化水体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