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东方亦落
7月23日,雷军的文章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其中提到小米计划5年投入500亿元的资金规模,用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使人工智能物联网成为贯穿小米智能生态全产品、全平台、全场景的服务能力。
本是以手机起家的小米强调要重视科技创新,并且要让物联网起到“贯穿”作用。因为经过几年的发展,小米已经不再过于依赖手机,而是努力向新的领域拓展,其中物联网由于自身的包容与前景的广阔被小米看好,在小米内部的战略地位逐年提升。
自2015年小米的手机出货量掉出全球前五之后,就开始试图扮演一个“新物种”的角色。2017年,全球智能手机的出货量都开始呈下降趋势,从前以智能手机为主要营收来源的小米就更要去找寻新的增长点。这个新增长点既要保证能够盈利,还要保证能够在未来走得更远,而物联网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纵观小米在那之后的历程,一直少不了物联网的身影,而物联网也没让小米失望。2018年第三季度,小米IoT及生活消费品业务贡献了108亿元人民币的收入,同比增长89.8%,此外该业务在2018年前三个季度的总收入高达289亿元人民币,超过了2017年全年的234.5亿元人民币,成为小米利润增长的新引擎,而IoT业务也成为小米公司的一大支柱。
2018年9月,雷军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发表了题为《AIoT引爆新时代》的主题演讲,重点谈了人类进入人工智能新时代,AI与IoT结合将形成AIoT(万物智慧互联),并且表示该领域在未来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雷军曾说只要有风口,猪也能飞起来,而AIoT成为支柱业务后,小米人工智能与云平台副总裁崔宝秋将其形容为“风口上飞起一头大象甚至是一艘航母”。从这话中可以感受到小米对AIoT的重视程度。
与小米公司的侧重点变化相对应的是公司组织结构的调整。去年9月,雷军面向小米全体员工发内部邮件,宣布强化小米总部职能,发掘年轻人才,并提升物联网部门的重要性,IoT平台总经理直接向雷军汇报,意味着雷军对物联网相关业务的管理更为直接和扁平化。
在生态链方面,小米选择米家作为生态链的集成者,尽力“合纵连横”。早在2018年第三季度,小米IoT平台就已支持将近2000款设备,智能设备连接数量超出1.32亿台(其中还不包括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全球排名第一。日活设备超过2000万台,每天处理设备请求高达800亿次。
另外,米家App还发挥着小米生态链产品控制中枢和电商平台的作用,将电商营销、众筹平台、设备操控综合起来,与全部小米生态链的智能产品实现互联互通,并开放接入第三方产品的功能,形成完整的生态闭环。
在自身的努力与合作伙伴的助力之下,小米IoT业务在C端的地位与日俱增,此后小米又开始了对B端的探索,在消费IoT的道路上前进。例如小米与宜家等企业的深度合作,宜家全系智能照明产品接入小米IoT平台,象征着小米在智能家居生态的B、C两端同时发力。
雷军曾说:“PC互联网时代连接了10亿设备,移动互联网时代连接了超过50亿设备,而IoT将会有500亿量级的连接规模”。可以看出小米是想实现500亿量级的连接规模,随着在IoT产业的布局规模扩大,小米已建立起全球最大的消费级IoT平台,至于智能手机则会变成控制物联网设备的核心。
所以未来的小米很可能会转型成为科技物联网公司。而且根据实际情况来看,这样的转变或许比将手机当作主要业务更有前途,所以小米乐于在与物联网相关的科技创新方面多投资金,IoT业务已经成为小米继手机、电视、MIUI和路由器业务之后的第五大核心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