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中韩石化党群工作部主任师、驻村扶贫干部周炎青
周炎青驻守在五姓口村防汛承包点洪北大堤上。(桂永志 摄)
编者按 7月以来,长江中下游持续遭遇强降雨袭击,导致长江沿线的湖北、江苏、安徽、江西等省部分地区发生洪涝灾害。汛情暴发以来,受灾地区化工企业职工闻“汛”而动,迅速参与防汛抢险,全力保产保供,涌现出一大批抗洪抢险先进典型。
7月20日21时,夜色深沉。武汉市蔡甸区通顺河洪北大堤上,中韩(武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派驻的党群工作部主任师、扶贫干部周炎青手持竹竿,还在细致巡堤查险。这是56岁的周炎青上堤防汛的第14 天。
“我要始终保持战时状态,尽职履责完成防汛及扶贫两大任务。”周炎青说。
除险情当机立断
武汉市蔡甸区侏儒街五姓口村是中韩石化的对口扶贫村。6月下旬以来,武汉市进入梅雨季度,暴雨明显增多。7月6日,五姓口村农田基本上被水淹没。
“我来负责检查排灌站机泵电机安全运转情况!” 险情就是命令,周炎青主动请战。
五姓口村这座唯一的排灌站有2台水泵,要承担全村50万平方米区域排涝任务,面对持续大雨,排涝能力严重不足。
7月7日,冒着倾盆大雨,周炎青和村支书刘爱国一起来到排灌站进行例行全面检查。“变压器接线头有冒烟现象!” 水滴在接头上面有少量蒸汽冒出,这一异常状况立刻引起了周炎青的警觉。
果然,当天晚上8点,接头处出现发红现象。一旦接头烧断,整个水泵就会停机,更换电机至少需半个月时间。汛情严重之际,后果不堪设想。周炎青当机立断,立即联系专业人员前来修理。泵站维修人员停机检查后发现,原来是一颗螺丝松了导致接触不良。2个小时后,这一重大隐患成功排除。
巡大堤一丝不苟
连续强降雨,蔡甸区降水总量居历史同期第一位,蔡甸区成为武汉市首个启动防汛Ⅰ级应急响应的城区。从7月7日开始,周炎青和扶贫工作队的队员们就驻守在五姓口村防汛承包点洪北大堤上。
洪北大堤贯穿蔡甸区西南大部。“大堤事关蔡甸老百姓生命及财产安全,不能有半点马虎。”周炎青和村民们一道,24小时不间断拉网式巡查,清障除杂、巡堤排险,全力以赴做好防汛工作。
周炎青与扶贫工作队一起负责驻守着一段长200米的洪北大堤。大堤上长满杂草,被雨水浸湿的路面踩下去就是一个泥印。可他毫不在意,仍然细致观察每一个细小的隐患,逐一排除,巡查一遍需花费1个多小时。
7月15日,周炎青正在巡堤时,发现了大堤下面的水渠有水往外面涌。“是不是发生了管涌险情?”担心判断不准确,他赶紧向当地水利部门工作人员反映。经专业人员判断,是周边的庄稼或者周边的小沟的水渗漏过来。
“你们很细心,没有放过一丝细微的苗头。”前来的水利部门技术人员为周炎青点赞。
排洪涝不忘扶贫
夜晚巡堤,最难受的是蚊虫叮咬,还有高温的考验。晴天的中午时分,现场湿度大,阳光直晒,周炎青挥汗如雨,身上的衣服不知湿透了多少次。
每天一大早上堤,清捞杂草、巡堤排险,周炎青一直要忙到晚上10点才离开。刚刚结束4个多月的抗疫,又奋战在防汛排涝队伍中的他,脸上写满疲惫,但他语气坚定:“我是一名党员,我要尽职履责完成任务。”
一边做好防汛,周炎青一边还惦记着扶贫。多日的暴雨给五姓口村农田造成较大损失。除玉米外,村民种植的水稻、白瓜、芝麻等农作物基本上被淹。“面对灾情,脱贫攻坚不能停。”周炎青说。
该村村委会和扶贫工作队成员一道,组织当地老百姓开展自救,积极减损。他们鼓励村民用养鱼的设备自行抽水,并提供电源支持,组织村民排出田间积水,尽力挽回损失。扶贫工作队员还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对村民灾后重建和恢复的支持,邀请当地政府调研农作物受损情况,向武汉市农科院争取支持,力争将受灾损失降到最低。 ( 陈传武 伍丽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