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破阵乐的发展 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第一年—贞观元年(627年)正月初三,宴群臣,奏《秦王破阵乐》,这是此曲第一次在这样庄严、隆重的场合中演奏。贞观七年,李世民绘制了《破阵乐图》,令音乐家、太常丞吕才加工编制了音乐,令李百药、虞世南、储亮、魏征等制歌词,并命吕才依照舞图排练,遂成后世流传之《破阵乐》。《破阵乐》从初唐到晚唐,一直流传了近300年。《破阵乐》随着唐朝的声势唐太宗李世民的威名扬名国外。
名词解释秦王破阵乐 《秦王破阵乐》是中国唐朝宫廷乐舞。最著名的歌舞大曲之一。最初用于宴享,后用于祭祀,属武舞(与文舞相对)类。是大唐鼎盛时期的象征,气势不凡。秦王即唐太宗李世民,“秦”是其登基前封号。《秦王破阵乐》即《秦王破阵舞》,又名《七德舞》是唐代著名的歌舞大曲,最初乃唐初的军歌,公元620年,秦王李世民打败了叛军刘武周,巩固了刚建立的唐政权。于是,他的将士们遂以旧曲填入新词,为李世民唱赞歌:\"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咸歌《破阵乐》,共赏太平人。四海皇风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主圣开昌历,臣忠奉大猷;君看偃革后,便是太平秋。李世民登基后,亲自把这首乐曲编成了舞蹈,再经过宫廷艺术家的加工、整理,成了一个庞大的、富丽堂皇的大型乐舞。在原有的曲调中揉进了龟兹的音调,婉转而动听,高昂而且极富号召力。
史书中关于《秦王破阵乐》的记载是怎样的 秦王破阵乐》是盛唐时期一个宫廷的大曲,史书记载李世民把叛乱扫平了,河东百姓用当时的破阵乐来表示他们对秦王的欢迎,对秦王胜利地庆祝。然后李世民当上皇帝以后,据史书《旧唐书》中记载过李世民每到宴会宾客的时候都要奏这个曲子,就叫秦王破阵乐,然后以宴宾客表示不忘其本。
秦王破阵乐的作者 《秦来王破阵乐》是唐太宗李世源民创作的。2113《秦王破5261阵乐》即《秦王破阵舞》4102,又1653名《七德舞》是唐代著名的歌舞大曲,最初乃唐初的军歌,公元620年,秦王李世民打败了叛军刘武周,巩固了刚建立的唐政权。于是,他的将士们遂以旧曲填入新词,为李世民唱赞歌:\"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咸歌《破阵乐》,共赏太平人。四海皇风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主圣开昌历,臣忠奉大猷;君看偃革后,便是太平秋。李世民登基后,亲自把这首乐曲编成了舞蹈,再经过宫廷艺术家的加工、整理,成了一个庞大的、富丽堂皇的大型乐舞。在原有的曲调中揉进了龟兹的音调,婉转而动听,高昂而且极富号召力。同时有大型的宫廷乐队伴奏,大鼓震天响,传声上百里,气势雄浑,感天动地。这个歌舞使百官看了都激动不已,兴奋异常。现在在表演这个舞蹈的时候,连外国的宾客都禁不住跟着手舞足蹈。中华民族鼎盛时期的象征,果然气势不凡。
古曲《秦王破阵乐》,是为了纪念什么事件? 主要是歌颂唐太宗李世民的英勇战绩。
秦王破阵乐观念和信仰是什么 《秦王破阵乐》即《秦王破阵舞》,又名《七德舞》是唐代著名的歌舞大曲,最初乃唐初的军歌,主要是歌颂唐太宗的英勇战绩。620年,秦王李世民击败刘武周,军人利用军中旧曲填唱新词庆祝,遂有“秦王破阵”之曲流传于世,编入乐府。李世民即位后,命吕才协音律、魏征等制歌辞,贞观七年(633年)亲制《破阵舞图》,命吕才依图教乐工一百二十八人披甲执戟而舞。舞有三变,每变四阵,共五十二遍,有来往疾徐击剑等形象,有箫管歌妓等合奏,歌者合唱,音乐在汉族清商乐基础上吸收龟兹乐成分,史称其舞象及音乐“发扬蹈厉,声韵慷慨”。
秦王破阵乐有完整版留世吗
中国唐朝宫廷乐舞。最著名的歌舞大曲之一。最初用于宴享,后用于祭祀,属武舞(与文舞相对)类。据唐刘餗《隋唐嘉话》《旧唐书·音乐志》《太平广记》卷二百零三等记载,620年,秦王李世民破叛将刘武周,解唐之危,河东(山西永济)士庶歌舞于道,军人利用军中旧曲填唱新词,欢庆胜利,遂有“秦王破阵”之曲流传于世,后编入乐府。贞观初(627),唐太宗诏魏征等增撰歌词7首,吕才协律度曲,订为《秦王破阵乐》。贞观七年,李世民亲制《破阵舞图》,对舞蹈进行加工:左圆、右方,先偏、后伍、鱼丽、鹅贯、箕张、翼舒,交错屈伸,首尾回互,往来刺击,以像战阵之形。舞凡三变,每变为四阵,计十二阵,与歌节相应。令吕才依图教乐工120(一说128)人,披甲持戟,执纛演习,定名为“七德之舞”。凡宴三品以上的官员及“蛮夷酋长”,于玄武门外奏之。擂大鼓,声震百里,气壮山河。后用马军2000人,引队入场,尤为壮观(《通典》卷一百四十六,《唐会要》卷三十二等)。唐高宗时的《神功破阵乐》、唐玄宗时的《小破阵乐》,皆源出《秦王破阵乐》,其形式有所变化。敦煌莫高窟217窟有晚唐壁画《破阵乐图》(一说《阅兵图》)。日本藤原通宪(僧名信西)的《信西古乐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