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语文教学正确处理内容理解 如何正确处理语文教学中“主体”和“主导”的关系

2021-03-21知识11

如何正确处理语文教学中“主体”和“主导”的关系 课堂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的最基本途径和方式,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课程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师生关系的理念,已成为当今课堂教学的无可争议的主流意识.

如何理解和处理语文教学中德育与美育的关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2113.”“传道”其实就是5261进行道德教育4102,并把这种教育寓于授业解惑之中,这是每1653一位教师应尽的职责.人们说“文以载道”,小语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精心挑选的,字里行间都流露着思想教育的因素,这就决定了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利用语文课堂进行德育教育,必须以课文为主要工具.语文学科由于其学科的性质特点,更成为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有人曾做过这样的比喻:“把人比作一部汽车,智力和能力如同发动机,而个人品德如同刹车和方向盘,没有良好的发动机就不是好汽车,没有良好的方向盘和刹车,发动机越好越可怕.”由此可见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二者之间应是密不可分、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一、德育渗透在小学语文中的意义〈一〉加强语文德育渗透 完善教育目标体系教育目标体系是教育教学所达到的目的,教育教学的要求等方面所形成的有机的系统.任何真正的教学不仅向学生提供知识,而且予学生以教育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最高的目的,知识是通向道德的阶梯.语文是传情达意的工具,语文教学的自身特点要求教师把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情操教育融汇渗透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之。

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 (一)课堂成了舞台而不是平台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正在改变过去那种封闭、死板的状况,日益走向开放,日益充满活力。但也应当看到,许多语文课堂不再是书声朗朗,课后学生对。

如何正确处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各种关系 一、处理好获取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工作应致力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其最大的特点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即通过知识、技能的传授,发挥课程潜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传统教学中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十分密切:一方面表现为知识掌握是能力发展的基础,一方面表现为能力的培养又直接影响知识掌握的深度、广度与速度。但知识与能力并非同一个概念,知识的增长与能力的提高并非同步,知识的接受与能力的发展也非一个层面,所产生的意义也不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

初中语文知识教学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举例说明,语文教学如何正确理解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这里的“工具”是一种2113比喻的说法,他具有“5261实用”“中介”的含4102义。“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1653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课标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应该争取实现的目标。(课标语)丁培忠先生曾这样讲过;“语文这种工具,不同于其他任何工具,它是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这种工具,你不用它便罢,只要一用它,必然要赋予它自己的思想、观点、感情。的确是这样,一篇文章,一段话,乃至一个词的选用,都会流露出使用者不同的思想、观点、倾向、感情。立足于文本的教学,可使工具性和人文性得以和谐统一,达到润物无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标》”)开篇就提出了语文学科性质“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这一界定中.“工具性”除了“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外,还应包括是收集、处理信息的工具,是学习各种知识的工具,甚至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工具。其具体的范畴。应是“字、词、句、。

语文教学正确处理内容理解 如何正确处理语文教学中“主体”和“主导”的关系

#语文教学正确处理内容理解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