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清末四大奇案之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为何会导致上百名官员被革职?

2020-07-24新闻4

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历时3年,才得以审清,此案影响甚大,整个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大家都给杨乃武喊冤,却没有一个人为小白菜叫屈。

杨乃武是清末的举人,家住余杭县城,家中殷实富足,生活无忧,1873年,杨乃武还沉浸在中举的兴奋之中,却飞来横祸,让他惨遭牢狱之宰。

这事要从杨乃武家的一个租户葛品连说起,这个葛品连是一个给豆腐坊打工的长工,有一个漂亮的媳妇,喜欢穿白色的上衣绿色的裤子,人送外号“小白菜”。

这个小白菜平时喜欢在家里看看佛经,但是无奈自己认识的字并不多,就经常去请教杨乃武,这让葛品连十分不爽,总认为自己媳妇和杨乃武有奸情,便将此事给他母亲喻氏讲了,这个喻氏呢是一个大嘴巴,将此事宣扬的全城人都知道。于是房租到期后,杨乃武就以涨房租为由逼近葛品连一家退房搬走了。

搬走了,这事应该算结束了,恰恰这事才是开始,1873年,10月7日,葛品连生病死了,当天晚上死者家属发现尸体脸色铁青,还有血水渗出,怀疑他是中毒而死,第二天,他们便将此事告到了知县衙门。

知县刘锡彤带着验尸官来到了小白菜家里,这个仵作是个超级糊涂蛋,验尸一点专业性都没有,直接将上次验尸之后还未进行消毒清洗的银针插入葛品连的喉咙里。结果显示,银针呈黑色,依靠检验结果,他们认为小白菜就是凶手。

随即把她带回衙门,严刑拷打,一边打一边问:是不是你勾结奸夫杨乃武害死了葛品连?几次拷打下来,小白菜就屈打成招了,承认自己与杨乃武有奸情,葛品连是被砒霜毒死的,砒霜是杨乃武在十月初五那一天给她的,毒是十月初九下的。

第二天凌晨,杨乃武被衙门带走了,到了县衙,杨乃武一听供词就怒了,自己初5去了城外,第二天才回来,还有证人可以证明,啥时候给了小白菜砒霜了。

杨乃武是举人,在公堂上不用受刑,和知县是平等的。既然已经自证清白了,那可以走了吧。不!

刘锡彤并没有当场放了杨乃武,而是将他收监,把此事报给了杭州知府陈鲁,请陈鲁向朝廷上折子,革除杨乃武的举人身份。

不久,杨乃武的举人身份就被革除了,这下刘锡彤没有顾忌了,对杨乃武大刑伺候,几番大刑之后,杨乃武这个文弱书生也抗不住了,承认了自己与小白菜有奸情,并与在药铺买砒霜毒死了葛品连。

既然砒霜下毒,那肯定要指认现场,还要药店老板的证词,才能结案。这个杨乃武平时与知县有结怨,虽然后来的卷宗当中并没有说二人是否有私怨,但是从知县刘锡彤非要致杨乃武于死地来看,至少是有过节的。

刘锡彤亲自问候了一下药店老板后,老板也怕了,只好昧着良心说确有其事。

好了,人证物证齐了,口供也对上号了,结案吧

于是判了小白菜凌迟处死,杨乃武斩立决,按照当时的程序,死刑是需要逐级审批的。

这不说清朝末年官场烂到根里呢,蒯贺荪、杭州督抚杨昌浚,都是水货,简单复核了一下,便提交刑部了。只需要等刑部的判定下来,小白菜就得被千刀万剐,杨乃武就得人头落地了。

新闻媒体的介入,利用舆论让冤案重审

当年《申报》刊登了一则新闻——《记余杭某生因奸谋命细情》,最初,申报只是为了吸引流量,把它当成一个普通的花边新闻,不过,申报的这一举动却成了事情的后续发展案件平反的重要力量。

被打得半死不活的杨乃武不甘心就这样冤枉而死,在狱中写了一封申诉材料,让他的姐姐杨菊贞,到北京的都察院告状。

1874年四月,杨菊贞带着他弟弟的状纸到了北京,刑部办事效率之低反而给了杨乃武逃生的机会,都察院接受了杨菊贞的呈词,下令让杨昌浚重审此案。

那时的清帝国已经病入膏肓,官官相护,所谓走上京申诉这道流程,也不过是打回原籍让地方官处理而已。

那么,为什么杨菊贞到都察院能得到回应呢?这里还需要说到《申报》。

《申报》当时的覆盖面非常之大,读者众多,许多当官的也都订了,都察院也订了,这为杨菊贞上京申诉起到了作用。

然而拿着都察院重审此案的回复,得到她的结果却是维持原判,不得翻案。

一次上京申述,就已经花光了杨家所有的家底,哪里还有能力二次申诉呢?

天无绝人之路,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人,给了杨菊贞绝地反击的力量,他就是胡雪岩。

胡雪岩得知杨乃武的冤屈后,他表示全力支持杨家打官司,并且帮他们承担上京申诉的所有费用。

此时正好碰见翰林院编修夏同善从杭州回京,胡雪岩亲自出面请夏同善回京之后从中周旋。

有了夏同善的帮忙,杨菊贞直接找到了当时的宰相翁同龢帮忙,宰相翁同龢迅速将此事上报给了同治皇帝,同治下旨,杨昌浚重审,不得有误。

然而杨昌浚依然是走过场了事,不过此时,案情出现了重大转机。

第一,杨乃武和小白菜翻供,承认之前认罪是因为重刑逼供。

第二,《申报》居然得到了杨乃武诉状的底稿,并刊登《浙江余杭杨氏第二次叩閽原呈底稿》。

有了底稿的支撑,《申报》的立场一下就鲜明了,开始全程跟踪报导,一时间街头巷尾都议论此事,杨昌浚被申报搞得无计可施,谁让《申报》的老板是英国人呢?

1875年4月,刑部给事中王书瑞上奏弹劾杨昌浚等官员渎职,并提出案件中的疑点,要求重审,光绪皇帝同意重审,并派遣浙江学政胡瑞澜复审。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胡瑞澜比杨昌浚更过份,一来就严刑拷打根本不给犯人开口的机会,直到认罪才肯罢休。

同年10月,胡瑞澜上奏,称此案并无冤情,杨乃武与小白菜罪该万死。

胡瑞澜以为事情到此就结束了,他没有想到的是,麻烦且在后边呢!“搞事“的依然是《申报》。

申报在复审期间,全程跟踪报道,此时,舆论一边倒的同情杨乃武,盼望能够洗冤成功,而等来的结果却是维持原判。

这下子可捅了马蜂窝了,户科给事中边宝泉联合浙江籍京官联名上奏,请求此案由刑部直接审理,并且指出此案中存在许多破绽,如果再让地方官审理,必定还是屈打成招,同时还找出道光、同治年间地方案件直接由刑部审理的案例为佐证。

第二天,皇帝下旨,同意将此案由刑部审理,所以案件卷宗、证据等移交刑部。

消息传出之后,《申报》密切追踪案件进程,将此事推向的高潮,案件的审理过程、官场反应等悉数被展现在大众眼前,一时间全国沸腾了,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都热切地关注着案情的变动,在舆论的压力下,刑部不敢有丝毫懈怠,经过复审,终于发现了案情中另有蹊跷。

刑部为了进一步查明真相,将葛品连的尸棺运到京城验尸,最终确认葛品连死于痧症,而并非中毒。

案件已经已经真相大白了,该放人了吧,那些渎职官员应该严惩吧。

但是此案中涉及到的官员有100多人,法不则众,100多人如何惩得起?此时却有一个跳出来了,认为此案不可翻,需要维持原判,这个人就是四川督抚丁宝桢,按理说浙江的冤案,关他四川督抚什么事呢?

丁宝桢的目地很明显,他和杨昌浚是同级官员,都属于地区一把手,官官相护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总不能为了冤死几个贱民,就把一群当官的都处理了,那以后谁还敢做官呢?

此时《申报》也是火力全开,直接将舆论的机关枪瞄准了朝廷的制度,官官相护,是你们国家的法制有问题,明知是冤家错案,为何不平反。一个国家的法制有问题了,这个国家安能长久?审案严刑逼供,整个国家不知道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杨乃武和小白菜”?……

众口难堵,千夫所指,慈禧放话了,相关涉案人员一律查办。

你以为是太后老佛爷终于发善心了吗?其实不是的,以前死刑是必须由皇帝审批才能执行的,但是自从太平天国兴起后,全国各地的死刑太多,皇后审不过来,像将权力下放到了地方督抚。同时为了镇压叛乱各地督抚、总督拥兵自重,导致军权旁落,想要收回太难,于是太后老佛爷才借由此案打压地方督抚势力,趁机将督抚执行死刑的权力收回。

此案历时3年,终于得心沉冤昭雪,但是此时杨乃武因为严刑拷打已经身体致残疾,经历官场黑暗,不愿再参加科举考试,入朝为官,便回家做了民农民,过安稳日子。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个国家的腐败, 一定是从细枝末节开始腐烂的,导致整个大树溃败,从这个冤案就可以看出,清朝走向灭亡是必然的趋势。

#清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