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桑榆晚人间重晚晴是什么意思 “莫道桑榆晚”意思是不要说太阳到达桑榆之间已近傍晚。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431353331此诗句出自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诗作《酬乐天咏老见示》原诗《酬乐天咏老见示》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译文人谁不顾虑要衰老,老了又有谁来对他表示爱怜?身体渐瘦衣带越来越要收紧,头发稀少戴正了的帽子也会自己偏斜到一边。书卷搁置起来不再看是为了爱惜眼睛,经常用艾灸是因为年迈力衰诸病多缠。经历过的世事见多识也就广,接触了解的人越多观察起来更加一目了然。细细想来老了也有好的一面,克服了对老的忧虑就会心情畅快无挂也无牵。不要说太阳到达桑榆之间已近傍晚,它的霞光余辉照样可以映红满天。“人间重晚晴”意思是终于得到上天的怜爱,雨过天晴了。此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晚晴》原诗《晚晴》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译文一个人深居简出过着清幽的日子,俯瞰夹城,春天已去,夏季清朗。小草饱受雨水的浸淹。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写给白居易的诗是怎样一种意境?
求:形容老人安享晚年的词语,例如:儿孙满堂,儿孙绕膝之类的成语或词语 形容老人安享晚年的词语有:含饴弄孙、儿孙绕膝、安享天伦,儿孙满堂、晚景如春1、含饴弄孙读音:hán yí nòng sūn解释:指含着糖逗小孙子玩,形容老人自娱晚年,不问他事的乐趣。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吾但当含饴弄孙,不能复知政事。译文:我应当含饴弄孙,自娱晚年,不问他事,不能再过问朝政的事。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例句:名人老了写回忆录,凡人老了含饴弄孙。2、儿孙绕膝读音:ér sūn rào xī释义:子孙围绕膝下。多用于形容子女侍奉父母。例句:他如今家业有成,儿孙绕膝,可以说是幸福美满。3、安享天论读音:ān xiǎng tiān lún释义:安然享受家庭和谐,儿孙满堂的幸福生活。例句:孩子长大了,就应该多陪陪父母,陪伴他们安享天伦。4、儿孙满堂读音:ér sūn mǎn táng释义:指家族人丁兴旺,子孙后代多。也指老人晚年生活现状比较好。例句:爷爷说他一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儿孙满堂。5、晚景如春读音:wǎn jǐng rú chūn释义:晚年的境况像春天一样,形容晚年生活幸福美满。例句:只有这样,我们的老年光阴,才会更加风平浪静,而渐渐老去的我们,才能晚景如春,颐养天年。
莫道桑榆晚,人间重晚晴,更喜夕阳红 什么意识 不要说桑榆开得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433656139晚,红尘人世更注重晚年的感情,晴通情,夕阳象征老人的晚年,也是无限美好的。“莫道桑榆晚”意思是不要说太阳到达桑榆之间已近傍晚。此诗句出自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诗作《酬乐天咏老见示》原诗《酬乐天咏老见示》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译文人谁不顾虑要衰老,老了又有谁来对他表示爱怜?身体渐瘦衣带越来越要收紧,头发稀少戴正了的帽子也会自己偏斜到一边。书卷搁置起来不再看是为了爱惜眼睛,经常用艾灸是因为年迈力衰诸病多缠。经历过的世事见多识也就广,接触了解的人越多观察起来更加一目了然。细细想来老了也有好的一面,克服了对老的忧虑就会心情畅快无挂也无牵。不要说太阳到达桑榆之间已近傍晚,它的霞光余辉照样可以映红满天。“人间重晚晴”意思是终于得到上天的怜爱,雨过天晴了。此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晚晴》原诗《晚晴》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
感谢邀请,请点赞!很喜欢这句话,其意境是“老骥负枥,志在千里!满满的正能量!霞尚,桑榆,莫道,意境:“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这句话形容的是一种怎样的意境?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是什么意思? 莫道桑榆2113晚,微霞尚满天。的意5261思是:不要说日落之时天4102色已晚,满天的红霞依然很瑰丽。1653写出了诗人对老年人的生活寄托了一种瑰丽的期望,也体现了诗人气势豪壮、奋进不 息的精神。酬乐天咏老见示唐代:刘禹锡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译文:人谁不顾虑要衰老,老了又有谁来对他表示爱怜?身体渐瘦衣带越来越要收紧,头发稀少戴正了的帽子也会自己偏斜到一边。书卷搁置起来不再看是为了爱惜眼睛,经常用艾灸是因为年迈力衰诸病多缠。经历过的世事见多识也就广,接触了解的人越多观察起来更加一目了然。细细想来老了也有好的一面,克服了对老的忧虑就会心情畅快无挂也无牵。不要说太阳到达桑榆之间已近傍晚,它的霞光余辉照样可以映红满天。扩展资料: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六十四岁的刘禹锡以太子宾客的身份分司东都洛阳;此时,他的同龄人白居易以同样的身份留居洛阳也已三年。终于相聚在一起,彼此都十分高兴。但白居易在写给刘禹锡的《咏老赠梦得》一诗中,表现出了对衰老的一种消极悲观情绪,刘禹锡便写了这首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