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中国的水产业 汉寿省级水产良种场

2021-03-21知识0

中国的水产业 江南素称“鱼米之乡”,渔业、水产业有悠久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渔业生产迅速得到恢复,当时主要是以捕捞为主,后来,随着“四大家鱼”人工繁殖的成功,逐步从捕捞为主转变为以养殖为主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商品鱼基地建设为基础,广大渔业科技人员总结和推广了各类养殖水面的高产精养和综合开发模式,渔业生产进入了以精养高产为主导的快速发展时期。20个世纪80年代初,长期困扰人们的“吃鱼难”问题得到彻底解决。随着改革的深化,水产品价格的放开,各地政府和水产部门及时调整工作重点,一方面,加大水产品加工和市场流通的开发力度,挖掘水产品市场潜力,根据市场需求,大力推广轮捕轮放、混合套养技术,逐步将水产品市场从季节性集中销售转向常年鲜活销售和深精加工品销售;另一方面,引进、推广名特优新养殖品种,推动渔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特别是进入90年代后,全省水产行业坚持以种苗工程建设为龙头,以优化结构、提升水产品品质和渔业可持续发展为主要内容,以产业化建设为目标,渔业生产进入以质量为主导的快速发展新阶段。湖南是“全国渔业十强省”之一湖南渔业总体实力较强,已跻身于“全国渔业十强省”。渔业发展。

湘莲的生产发展 明、清之际是湘莲发展的鼎盛时期,它不仅在湘潭县大量种植,邻近湘潭的衡阳、衡山、衡南等地,以及更远一点的祁阳、耒阳等地也广泛栽培,特别是衡阳小西门外有:“西湖十里白莲花”,成为衡阳八景之一。因而封建王朝在小西门设有“莲实局”,专收莲子税。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衡阳县图志》载:“衡阳岁收莲实有税者六千余万斤,斤二百钱,值钱一千二百万。清末,湘莲生产逐渐衰落。民国时期,湘莲有一定的发展,为湖南大宗出口特产,产量和出口量为全国之冠,畅销湖北、广东、上海、广西、四川、贵州等省市,并由广州转销香港和南洋各埠,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抗日战争时期,湘莲生产又趋衰落。抗战胜利后,湘莲恢复出口。1946年《湖南经济》载:政府提倡湘莲生产,“在不妨碍粮食生产的原则下,方应努力于质的改良与量的增加”。莲的生产稍有提高,但因莲子税重,莲农无利可图,多将莲田改种水稻,莲子生产逐年递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50年代中期便开始注意了发展莲子生产。60年代,在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设立了水生植物研究室,在湘潭县成立了“湘莲研究所”,省供销部门也成立了“湘莲研究所”,湘莲栽培技术的科学研究逐步开展起来。60年代全省有。

中国的水产业 汉寿省级水产良种场

请问常德的汉寿这个城市名字的由来是什么?和关羽有什么关系啊? 知道关羽?汉寿县位于常德市东部,洞庭湖西滨,沅、澧水尾闾。东濒沅江、南县,南界资阳、桃江,西接鼎城,北抵西湖农场,与安乡隔河相望。总面积2,09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

什么叫湘莲 湘潭特产-湘莲我国莲子以湖南省湘潭县产的湘莲,福建建宁县产的建莲,浙江武义县宣平产的宣莲最为著名,被称为中国的3大莲子。其中又以湘莲为最有特色,历来作为进贡朝廷的珍品,故又称“贡莲”,被誉为“中国第一莲子”。后来人们逐渐扩大3大莲子的范围,泛指湖南莲子为“湘莲”。湘莲何时开始栽培,何时名登榜首,无从查考。3000多年前战国楚大夫屈原,被流放在湖南沅湘之间时,写下的诗辞中有大量关于莲的描写,如《招魂》:“芙蓉始发,杂芰荷些。《湘君》:“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由此可知,当时湘莲已引人注目,而且莲的影响已渗入到湖南民间习俗之中。屈大夫笔下描写的“少司命”的装束是:“荷衣兮蕙带,倏而来兮复而逝。他自己也要“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模仿“少司命”的穿着。两千多年前的《越绝书》中,就有“沈沈如芙蓉,始生于湘”的记载。考古部门在澧县九里发掘的战国一号楚墓中,发现有莲藕等实物。1972年发掘的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随葬的瓜果菜蔬中,发现有藕片,出土的竹简“菜谱”中也有藕。这些实物为湖南2000多年前就盛产莲藕提供了物证。“湘莲”一词,在目前所见的书中,最早见于南朝江淹《莲华赋》:“著缥菱兮出波,揽湘莲兮映渚。迎。

#汉寿省级水产良种场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