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李商隐《蝉》和虞世南《蝉》各表达了什么?两只蝉有什么不同? 居高声自远相同意思的诗

2020-07-24知识10

在做诗歌鉴赏时通常会遇到“梧桐”这个意象,到底是什么?梧桐在古人心目中是一种高贵而神圣的树,作为一种树木,在进入诗人的视野、融入诗人的主观情思和审美意识后,就。李商隐《蝉》和虞世南《蝉》各表达了什么?两只蝉有什么不同? 谢谢邀请。我来回答。蝉本天成,诗人有意。蝉就是同样一只蝉,但被不同的诗人,在不同的心境中,就会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咏蝉诗,是咏物诗之一种,而借物言志,是文学作品的一大手法。中国诗人对“蝉”这种昆虫,情有独钟。咏蝉诗不绝如缕。李商隐的《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虞世南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两诗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吟诵“高洁之蝉”,借蝉表明了自己高洁的品格。但由于二人的身世、心境不同,二人心中的蝉是不一样的。虞世南身处高位,名居凌烟阁,所以高屋建瓴。蝉声远播,一般人往往认为是借助于秋风的传送。虞世南却认为“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吟诵的“高扬居高”之蝉。像他那样身居高位的人,威望可以天然致远。他充满自信,借这种蝉比喻,修炼到一定程度的人,并不需要依赖权势地位,就可以能远播声名而显赫。他的才华,他的地位,当然有资格这样说。李商隐平生曾两度入官秘书省,但还是持续失意,官场前景一片低迷。他的诗,就是抒写仕途不顺,却恪守高洁的秉性。“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描写了蝉的不为人知的境遇。请从一个角度比较虞世南的<蝉>和骆宾王的<在狱咏蝉>的异同点,急 相同点:都是借咏蝉来剖白作者自己的心境。题为咏蝉,实为自咏。由于他们的身世、遭遇、感情、气质的不同,虽吟咏的是同一个对象,却出现迥然各异的面貌,极富个性特征和审美情趣。区别:一、创作背景不同1、《蝉》李世民夺位李渊后,虞世南任弘文馆学士,成为重臣,但从不傲慢,踏实勤奋,使得李世民对其称赞有加,深得赏识,于是常邀他参加一些典礼活动。一天,李世民起了雅兴,邀请弘文馆学士们共赏海池景色,谈诗论画,李世民询问大家是否有新的诗歌作品,虞世南便诵读出该诗。2、《在狱咏蝉》这首诗作于唐高宗仪凤三年(678年)。当年,屈居下僚十多年而刚升为侍御史的骆宾王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则天,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二、赏析不同1、《蝉》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诗的关键是把握住了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从中找到了艺术上的契合点。2、《在狱咏蝉》这首诗前有一段序,而一些唐诗选本往往只录诗,对序则弃而不录。其实这段序文与诗是一有机整体,诗中比兴寓意,亦即自然之物与人格化身的契合,是以。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蝉 虞世南 垂緌﹙rúi﹚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托物言志(或寄托、象征 )。对人的高尚(或高洁、洁身自好)品格的热情赞美

#虞世南#李商隐#高洁#托物言志#文化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