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路径探索论文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关系着整个农业产业竞争力水平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的热点。当前,京津冀区域农业科技创新。
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的目标定位 创新中心将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小麦玉米两熟作物产前、产中、产后重大科学技术需求为牵引,以小麦玉米两熟高产高效为目标,重点开展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资源高效利用、绿色储藏与高效加工等技术协同攻关,创新机制体制,优化整合资源,汇聚创新团体,不断提升小麦玉米的科技创新能力、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全力打造区域特色鲜明、开放有序、运行高效的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成为现代粮食产业拔尖创新人才和卓越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科技创新的依托基地、高新技术的孵化基地、发展战略的研究基地和区域创新发展的引领阵地。
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的创建背景
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的政策支持 为确保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顺利通过,在河南创建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中实现突破,河南省政府专门下发了《关于大力支持中原经济区小麦玉米两熟高产高效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与发展的意见》(豫政[2013]17号),从人事政策、专项经费、基地建设、项目平台和社会服务五个方面给予大力支持。1、人事政策倾斜。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编办、教育厅负责,把该中心作为协同创新先行先试的特区,在人员编制、高层次人才引进、归国人员选聘、二级教授岗位设置、职称评审、特岗生计划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2、专项经费支持。由省财政厅、教育厅负责,从2013年开始,根据国家政策和该中心实际需要,每年安排专项建设经费3000万元,连续支持4年,用于该中心学科及其团队建设、人才引进、国际学术交流、联合培养研究生等。3、基地建设支持。由省教育厅、科技厅、国土资源厅、农业厅和郑州市政府等负责,从政策和资金两方面给予支持,对该中心的郑州新区教学科研实验示范基地和海南南繁育种基地进行升级改造。4、项目平台支持。由省科技厅、教育厅、财政厅、工业和信息化厅等负责,在省级重大(点)项目安排、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建设方面给予该中心大力支持。5、社会服务支持。由省农业厅。
2011协同创新中心的相关评价 “2011计划”全称“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是继“985工程”、“211工程”之后,中国高等教育系统又一项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战略举措。2012年3月,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作为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是做事的计划,不是分钱的计划”、“没有2011高校,只有2011中心”、“先培育、后支持”、“限定身份、不固化模式,面向各类高校开放”…“2011计划”一经提出,诸多与以往不同的全新理念就引发了关注。许多高校感到机会来了,但也不乏困惑。“观念必须转变。教育部科技司司长王延觉说,“我们希望通过中心的建立,形成一个改革特区,去推动高校运行机制、管理模式的改革,而不是由我们告诉学校做什么。从2012年5月开始的大半年时间,教育部在全国各地举行了32场宣讲报告,753所高校的4500多名相关负责人参加。与此同时,一个6000人的评审专家库和一套严格的评审办法建立起来,以保证认定过程的公平、公正。2013年,评审认定工作开始紧锣密鼓。经过申报、初审、答辩、考察、咨询等环节,学校范围从167所缩小到32所再到17所,最终14个高校牵头的协同创新。
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推广发展规划的内容是什么? 3.林木品种。充分利用我省丰富的林木种质资源,经过筛选和认定,规划建立一批优质林木种质资源收集圃,努力选育出速生、优质、抗逆和高效的用材林树种和经济林新品种,为我。
十二五时期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发展 目标和。 重大专项“十二五”总体目标是聚焦产业前沿重大目 标,围绕打造产业链和平台能力建设,凝练主攻方向,系统部署任务,集中力量攻关,突破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的关键核心。
十二个五年计划全文 中国是从1953年开始制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就简称为“一五”,然后以此类推。“十二五”规划的全称是:。
2011协同创新中心的国家认定名单 2013年首批(14所)主要协同单位中居首单位为中心牵头单位,其他为共建单位。“2011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于2013年4月11日在教育部网站发布《关于2012年度“2011协同。
经济建设包括哪些方面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