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面人版”观演礼仪短片获好评,海派面塑传承人张书嘉如何跨界创新?

2020-07-24新闻10

最近,不少去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观演的观众注意到,开场前播放的观剧礼仪短片有了变化,原本真人演绎的短片变成了定格动画——面团捏成的上话奠基人黄佐临先生以及吉祥物“安福鹿”憨态可掬,为观众演示观看演出的礼仪规范。可爱又幽默的短片让不少人看得津津有味。

图说:动画短片 官方图

这些“面人”出自海派面塑第三代传承人张书嘉和她的团队之手。从2007年创业至今,张书嘉一直在为传统非遗寻找跨界创新的机会。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牵手,就是一次全新的尝试。

“面人”变成定格动画主角

动画中的“面人”黄佐临先生白发苍苍、戴着眼镜,惟妙惟肖却又有种独特的萌感,让人倍感亲切。一方面,有了“面人”的魅力加成,短片更能吸引观众学习观剧礼仪;另一方面,短片持续在剧场放映,也给海派面塑“打了一波广告”。这次跨界合作可以说是双赢。

图说:“面人”黄佐临先生(左上) 官方图

将面塑运用到定格动画中的想法,是张书嘉在疫情期间萌生的。当时,她的一位歌手朋友为抗击疫情创作了一首童谣《病毒我不怕》,但居家隔离时期不便出门,音乐视频的拍摄陷入困境。张书嘉便想到,可以用面塑捏几个“演员”。一支“面人”版的音乐视频就这样诞生,一经发布就引来不少关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便是关注者之一。张书嘉说:“很多人没有接触过面塑,对它的印象就是一个人在家里捏面团,或者街边卖给孩子们玩的面人。其实传统技艺可以很青春、很时尚。只要我们放开手去尝试,就能挖掘更多的可能性,帮传统文化走进当代人的视野。”

图说:动画短片截图 官方图

“张老师”要成为“网红”

以非遗传承人的身份,做网红主播,是张书嘉跨界的新方向。最初,直播只是她在疫情期间应对线下活动、课程暂停的临时举措,但第二次开播就收获60万观众的成绩让张书嘉切身感受到互联网的强大影响力,她当即把“线上”划进了非遗传承事业的版图。她给自己的账号起名“面人张老师”,还跑去李佳琦等人气主播的直播间“偷师”,决心要成为一名非遗“网红”。

面塑手艺的学习需要反复练习,单手部的技巧至少也要练上两个月,枯燥的练习常常会让最初兴致勃勃的学生打退堂鼓。张书嘉就给面塑入门课程“做减法”,教大家用短短几十分钟捏成一朵花或者一只小兔子。为了让异地学员也能动手体验,她还设计了可以网上购买、快递到家的“材料包”。“传承非遗不需要门槛,每一个感兴趣的人,都有可能成为燎原的星星之火。”

图说:张书嘉团队正在为观剧礼仪短片制作面人 受访者供图

张书嘉自己就是一团“星星之火”。10岁时,她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迷上了海派面塑,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跟着“面人赵”赵阔明之女赵凤林学习至今,成为了海派面塑第三代的传承人。“我的老师是跟她父亲学的,那时候还是家族传承。老师那一代就开始在少年宫开培训班,广收学员。到我这里,要开直播,打破地域限制,影响更广阔的人群。非遗技艺的传承没有门槛,它是越来越开放的,它最鲜活的状态就是存在于每个人的生活之中。”

给生活加点非遗色彩

张书嘉将非遗文创也作为未来几年着重发展的项目之一。“很多年轻人,你让他们坐下来跟你学手艺,可能会出现很多客观上的困难。但如果给他们一件精美的非遗文创产品,他们没准会天天使用,爱不释手。”秉持着这样的想法,张书嘉邀请淘宝造物节人气设计师“老鬼”加入了她的文创开发团队。“老鬼”以往的设计作品,都对传统文化元素有非常独到的现代表达,他以小笼包笼屉、火锅、麻将、中式建筑等为原型设计的皮包,既富有中国特色,又兼具时尚感和实用性,深受年轻人喜爱。张书嘉设想,笼屉形的手提包也可以搭上一副面塑小笼包耳环,麻将包也能配一条面塑骰子项链,传统非遗加上原创设计,一定会绽放不一样的精彩。

图说:张书嘉带领夏令营小学员们制作的《清明上河图》 受访者供图

“如果把非遗传承比作一座金字塔,那么将其作为毕生事业的传承人就是站在金字塔尖的人,这类人是很少的。单纯持欣赏态度的大多数人,才是金字塔的基石。所以,不必以‘大师’的标准来要求每个人,大家可以只是简单地喜欢,然后在自己的生活中加入一丁点非遗的元素,这就是一种活态传承。” (新民晚报记者 吴旭颖)

#新冠肺炎_社会#主播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