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下列都是局部电位,哪一项是超极化型的A.视觉细胞感受器电位B.终板电位C.基本电节律 局部超极化会导致整个细胞超极化吗

2021-03-20知识9

EPSP和IPSP在生理学中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定义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略称EPSP。是指由兴奋性突触的活动,在突触后神经元中所产生的去极化性质的膜电位变化。Under certain 。

什么是锋电位 神经元在受电刺激时诱发21135261AP(action potential),依次由局部电位、锋电位和后电位三部4102分组成。锋电位是AP的特征部1653分,通常说的AP主要指这一部分。锋电位包括从局部电位基础上迅速去极化的上升分支,即去极化相,并超过零电位而发生膜电位的翻转,即反极化相或超射,随后膜电位迅速复极化形成下降分支,即复极化相。锋电位(spike potential)在刺激后几乎立即出现,潜伏期不超过0.06毫秒。其幅度为静息电位与超射值之和,并服从全或无定律和非递减性传导。扩展资料:峰电位总是伴随着冲动出现,两者具有相同的阈值、相同的传导速度,并可在一些因素的作用下同时被阻断。峰电位持续时间约0.5毫秒,在此期内,神经纤维不再对第二个刺激发生反应,即处于绝对不应期。根据离子学说,此时Na+通道处于被激活后的暂时失活状态,不可能发生进一步的Na+内流;从而保证了它作为一个独立信息单位而不受干扰。以骨骼肌细胞为例,它由上升支和下升支组成,两者形成夹峰状的电位变化成为锋电位。

局部兴奋的产生是由于() A.阈下强度的内向电流刺激使细胞超极化 B.阈下强度的外向 参考答案:D解析:阈下刺激虽未能使膜电位达到阈电位的去极化,也能引起该段膜中所含Na通道的少量开放,只是开放的几率少,于是少量内流的Na和电刺激造成的去极化叠加起来。

试区别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1、引发原因不同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前膜释放递质是Ca2+内流引发的;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前膜释放递质是Cl-内流引发的。2、递质释放方式不同兴奋性突触后电位递质是以囊。

心肌兴奋后兴奋性有何变化?主要特点是什么?有何生理意义? 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和其他可兴奋组织一样,在其受到刺激而发生兴奋的过程中,会发生周期性变化,但有其特点。1)心肌细胞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心室肌细胞兴奋后,其兴奋性。

下列都是局部电位,哪一项是超极化型的A.视觉细胞感受器电位B.终板电位C.基本电节律 局部超极化会导致整个细胞超极化吗

请仔细描述动作电位产生、恢复、维持,三个阶段离子的流动,以及流动形式,和是否耗能 你在考试中 啊,反对你这样的作弊行为组织细胞安静状态下存在于膜两侧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或称为膜电位.静息电位细胞在安静状态时,正电荷位于膜外一侧(膜外电位为正),负电荷位于膜内一侧(膜内电位为负,)这种状态称为极化.如果膜内外电位差增大,即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加大的方向变化时,称为超极化.相反地,如果膜内外电位差减小,即膜内电位向负值减小的方向变化,则称为去极化或极化.一般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如以膜外电位为零,膜内电位为-70~-90mv.静息电位是由于细胞内K+出膜,膜内带负电,膜外带正电导致的.动作电位当细胞受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可发生电位变化,这种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动作电位的波形可因记录方法不同而有所差异以微电极置于细胞内,记录到快速、可逆的变化,表现为锋电位;锋电位代表细胞兴奋过程,是兴奋产生和传导的标志.锋电位在示波器上显示为灰锐的波形,它可分为上升支和一个下降支.上升支先是膜内的负电位迅速降低到零的过程,称为膜的去极化(除极),接着膜内电位继续上升超过膜外电位,出现膜外电位变负而膜内电位变正的状态,称为反极化.下降支是膜内电位恢复到原来的静息电位水平的过程,称为复极化.锋电位之后到完全恢复到静息电位。

怎样区分神经元释放的信号分子是兴奋型还是抑制型?反应有什么不同么? 看看释放的递质的种类了,乙酰胆碱一般是兴奋的,比如γ-氨基丁酸就是抑制作用了。

下列都是局部电位,哪一项是超极化型的A.视觉细胞感受器电位B.终板电位C.基本电节律 参考答案:A解析:[考点]局部电位种类 局部电位有去极化型和超极化型,前者如终板电位、基本电节律、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后者有视觉细胞的感受器电位、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局部超极化会导致整个细胞超极化吗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