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康熙三征噶尔丹取得了胜利,为什么不一鼓作气消灭准噶尔呢?

2020-07-24新闻5

明清交替之际,西北诞生了一个军事强国准噶尔汗国。不过大清忙着入主中原,稳定自己在全国的统治,压根顾不上西北。

经过顺治、康熙两代的努力下,国内的反清势力基本被肃清。尤其是康熙时期,平定了三藩、统一了台湾,在东北还驱逐了俄国侵略者,签订了边界条约。

就在康熙对内削平大难,巩固统一的时候,噶尔丹也继位了,并开始疯狂扩张。尤其是噶尔丹非常强硬,和俄国人相勾结,还入侵喀尔喀蒙古,对大清形成了巨大的威胁。

面对这一局面,康熙在腾出手来后,曾三次御驾亲征,才终于把他打败。尽管噶尔丹已经死了,可准噶尔并没有消灭,威胁还在,那么康熙为什么不一鼓作气消灭准噶尔汗国呢?

第一次亲征

噶尔丹借口追击喀尔喀,沿着大兴安岭西麓南下,兵锋指向北京,可以说是有恃无恐。这让康熙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清军在刚开始的进攻并不太顺利,使得噶尔丹长驱直入,攻到离北京仅七百里的乌兰布通,不过也是在这里,靠着红衣大炮大破噶尔丹。

第二次亲征

公元1696年,康熙第二次亲征噶尔丹。10万大军分三路出击,西路军于昭莫多大败噶尔丹,歼灭其主力,大清取得了在对阵准噶尔的决定性胜利。

第三次亲征

噶尔丹逃后,仍然不服。康熙知道这一次要趁其新败,迅速剿灭。所以康熙亲赴宁夏,命两路出兵,进击噶尔丹残部。噶尔丹是前有堵截,后有追兵,连个后路都没有了,只能自杀身亡。

至于前面的堵截,其实是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他趁着噶尔丹和大清的战争,起兵断了噶尔丹的退路。

不过我们知道,康熙三次亲征,只不过是消灭了噶尔丹,并没有完全消灭准噶尔。准噶尔的势力依然很强大,尤其是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做了大汗后,准噶尔故地尽归其所有。

不过通过三次亲征,康熙还是把漠北喀尔喀地区纳入清朝版图,对于维护北地安全以及大清的政权还是有益的,可以说康熙对于准噶尔的战略目标基本达到了。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康熙也明白这样长途跋涉对清军极为不利,准噶尔也不是就这样一鼓作气就可以消灭的,否则的话,国库亏空,对于国内的统治不利。

由于之前双方有过很好的合作,策妄阿拉布坦把噶尔丹的骨灰献给了康熙,也派使者到北京请安纳贡。双方又回到了之前的臣属关系,康熙本着“严兵以待,诱至邀击”的方针,没有立即进军准噶尔,而是划定阿尔泰以西的地区为准噶尔部的游牧地。

策妄阿拉布坦也确实老实了很久,他把目光放在了中亚地区,搅得哈萨克疲惫不堪。直到准噶尔再次强大后,又把触角伸到了西藏,康熙这才及时派兵,把准噶尔赶出了西藏。

这也可以看出,大清之所以要对准噶尔用兵,其实根源还在于准噶尔的威胁,并不是单纯的领土扩张。

#康熙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