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观兵盟津,决战牧野,为何周武王可以一朝灭商?过程是怎样的?

2020-07-24新闻8

商纣王命姬昌为西伯后,周人从此合法地行使征伐大权,西伯昌连续发动翦除商王国羽翼的战争,把灭商的基地再次东移。西伯昌未能实现灭商大业,受命七年而卒。太子发即位,秉承父志,继续向东挺进,攻占战略要地,控制通往大邑商的险关隘道,把军事进攻基地推进到伊洛地区。

一、占领崤函

丰镐二京成为周人的政治军事中心之后,要进攻大邑商,非走崤函险道不可。这是先秦时期关中至伊洛地区的唯一通道。因而争夺这条道路的控制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否则就会像春秋时期秦国那样被晋国堵在关内,不能向东发展。这条自关中达伊洛的北崤道,自东崤至西崤三十五里,东崤长坂数里,峻阜绝涧,车不得方轨;西崤全是石坂十二里,险绝不异东崤。周人要想推翻商王朝,就必须把崤函险道牢牢控制住。因此在西伯昌灭崇迁都后,抢占东出险道是顺理成章之事。诸种资料和研究成果显示,武王不仅在灭商前控制了崤函天险,而且已把周人势力推进到伊洛地区,为灭商做好了充分的军事准备,只等政治条件成熟,便可一举推翻商王朝。

二、观兵盟津

正当商王国军队陷入旷日持久的伐东夷战争的泥潭中时,周邦占领了崤函险道,又屯师于伊洛地区,并经常派侦察人员探听商王朝内部的变化,及时向丰镐传递消息。在周邦内部,武王调整好权力结构,组成以“太公望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毕公之徒左右王”的领导集团。而后积极与边远方国通好,这时的甲骨文中见到有立国于鄂西的微、楚等国参与同周有关的军事活动,表明以周为首的反商联盟更加扩大。武王为检验联盟的牢固程度和军事力量,在即位第二年通报诸侯伐商。《史记·周本纪》载:九年,武王上祭于毕。东观兵,至于盟津。

对于这次“东观兵”《周本纪》描述得相当具体,出师时把文王“木主”(木制的文王牌位)载在中军战车上,武王自称太子发,表示是遵从文王意旨伐商。他号召各级官员要忠于职守,将来依据各自的实际表现决定赏罚记功。师尚父也在军前发布命令,令掌管舟师的官员管理好舟楫和士兵,一定要按期抵达渡河地点。大军顺利从盟津渡河,没有遇到商朝军队的阻拦和截击,证实崤函险道和伊洛之地确实已在周邦的势力范围内。当时“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诸侯”,反映出天下人心所向在周而不在商。各路诸侯大军浩浩荡荡齐集黄河北岸后,诸侯一致认为“纣可伐矣”。武王却与众不同,他说:“女未知天命,未可也。”从《周本纪》载二次伐商的背景叙述可知,武王掌握着更全面的商王国政治和军事情况,即商纣王还未到众叛亲离的地步,朝廷内仍有一部分忠于商王国的大臣力图挽救危亡,故不可伐。于是武王和各诸侯均班师回国。

这次盟津观兵实际上是武王导演的一场在政治和军事上灭商的大演习。从中可以看到天下诸侯拥戴周邦共图灭商的积极性和强烈愿望,此举也确立了武王在诸侯中的地位,进而证实武王完全有资格担当起完成改朝换代的历史重任。而会师于盟津,距朝歌仅三百余里,竟然没有商王国军队的狙击,使武王了解到殷商畿内的军事防御极为薄弱,这就促使武王和各诸侯国君下决心将伐商的计划早日付诸实施。

太子发(剧照)

三、牧野之战

距武王盟津观兵不到二年,商周之间的政治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商王朝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剧,那些想挽救商王朝覆灭的大贵族皆遭厄运,王子比干被杀,箕子被囚,微子退隐,太师疵、少师彊带着乐器奔周。这种形势造成商王朝统治集团力量削弱了,而周邦把商大贵族吸收过来,不仅让商奔周的贵族在朝为官,而且给予封地。这必然加速商王朝统治集团的瓦解,为武王伐商创造有利时机。“於是武王偏告诸侯曰:‘殷有重罪,不可以不毕伐。’乃遵文王,遂率戎车三百乘,虎贲(勇士名称)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各诸侯国纷纷响应武王的号召,赶往盟津会师。

一月戊子部分宗周军队从洛邑先行,五天后癸巳武王始发,至丙午日抵洛邑,与那里的驻军汇合,停留数日,誓师出发,第二十六天戊午师毕渡盟津,与诸侯军会师,第三十一日癸亥夜抵商郊牧野。

联军渡河后,各诸侯国君都急切地要求抓紧战机,武王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发布誓师令,历数商王纣“自绝于天”的种种罪行,宣言他要执行上天的意旨惩罚商纣,勉励将士要一鼓作气杀奔暴君老巢。这样的战前动员极大地鼓舞了全军的士气,联军同仇敌惰,勇往直前,以超出常规的行军速度,第六天癸亥夜里到达商郊牧野(每日约行40里)。次日,史书上称为“二月甲子昧爽”,即这天的黎明时分,武王率领周军的各级武官和庸、蜀、羌、微等国首领,在联军阵前举行誓师大会,誓词流传至今,名为《牧誓》。战前鼓动使联军高涨士气更加激昂,四千辆战车的甲士和步卒陈于牧野,严阵以待。当“殷商之旅,其会如林”的十七万大军出现在阵前,武王立即令师尚父率领少量勇猛士卒向纣军挑战,勇敢善战的师尚父像雄鹰扑鸡一样打乱敌军阵脚,武王则亲率劲旅攻击纣军主力。被迫应战的奴隶大军“皆无战心”,并“倒兵以战”,武王率领的大军直驰纣军,顷刻间纣军土崩瓦解,商纣见大势已去,逃回鹿台,蒙衣自焚而死。武王乘胜率大军攻占朝歌,同时命令师尚父领兵扫荡残敌,以防溃散纣军重新集结,使胜利向纵深发展,彻底解除参战敌军的武装。

纣王(剧照)

四、扩大战果

联军占领朝歌的第二天(戊辰),武王举行了改朝换代的即位仪式,宣告“革殷”成功,以姬姓周王代替子姓商王为天下共主。为便于安抚和统治商畿内地区遗民,分其地为邺(北部)、鄜(东部)、卫(西部)三部分。“邺以封纣子武庚;庸,管叔尹之;卫,蔡叔尹之;以监殷民,谓之三监。”的记载。武王又令召公、毕公、南宫避等释放纣王统治时被囚禁的犯人,开仓赈济贫民,亲自赏赐伐纣有功将士,分封诸侯,安定天下。与处理诸多政务的同时,武王还分兵派将追剿商纣余党和不肯降服的畿内外方国。

武王立政以后,征讨四方,共灭国“九十有九”,“服国六百五十有一”,天下方归一统。由此可见,武王虽然一朝推翻了立国五六百年的商王朝,但要根除残余势力,使新建立的周王朝得到天下诸侯的公认,非一朝一夕所能达到,还要走过一段艰难的路程。

#先秦时代#商纣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