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晶格量子效应是? 1969年,著名的物理学家江崎与其合作者朱兆祥首次提出了半导体超晶格的新概念,并于1970年首次在砷化镓半导体上制成了超晶格结构,由此揭开了超晶格、量子阱、量子线和量子点微结构等一类低维材料研究的序幕.迄今为止,这一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重大进展,在半导体科学技术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美籍华裔科学家崔琦和德国科学家霍斯特·施特默2人,因于1982年发现了具有高电子迁移率的GaAs/AlAs超晶格材料的调制掺杂异质结中的电子,会在超低温和强磁场条件下形成具有某种特异性的量子流体,并在1年之后,由美国科学家罗伯特·劳克林对这一重大发现作出了理论解释,而共同获得了199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后不久,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EMT)就被设计并制作出来了.目前,这种器件已经发展到由多种异质结构材料和各种结构形式制备的具有各种逻辑功能的HEMT大规模集成电路,并初步用于现代通信和计算机系统.这一事实充分显示了半导体超晶格材料在半导体科学技术中所占据的显赫地位。
朱邦芬的获奖 半导体纳米结构物理性质的理论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奖 二等奖 2004(夏建白,李树深、常凯、朱邦芬)半导体超晶格的电子态和声子模理论 国家自然科学奖 二等奖 1993(黄昆,朱邦芬,夏建白)超晶格电子态理论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 一等奖 1989(夏建白,黄昆,朱邦芬,汤蕙)半导体超晶格和量子阱中光学声子模和弗洛里希作用势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 二等奖 1990(黄昆,朱邦芬)半导体超晶格量子阱拉曼散射微观理论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 二等奖 1995(朱邦芬,黄昆,汤蕙)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1995)。夏建白,朱邦芬合著的“半导体超晶格物理”一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获第八届国家科技图书一等奖。
多量子阱与超晶格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都是两种或以上的半导体材料交替生长出的周期性薄层的微结构材料,我的理解,不同的在于,多量子阱由于量子限域效应,即当其一维多。
关于半导体超晶格有谁知道半导体超晶格领域从1999到2006年有什么比较大的发展或成果?谢谢大家了!因为我在做这方面的一篇文章,缺乏这段时间的信息,希望大家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