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通典对永业田授田 中国古代经济制度的历程

2021-03-20知识9

求《通典·食货门·田制》的译文 臣2113闻量人画野[1],经国大式;邑地相参5261,致理之本。井税之兴,其4102来日久;田莱1653之数,制之以限。盖欲使土不旷功,人罔游力。雄擅之家,不独膏腴之美;单陋之夫,亦有顷亩之分。窃见州郡之人,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代。三长既立[2],始返旧墟。庐井荒凉,桑榆改植,事已历远,易生假冒。强宗豪族,肆其侵凌,远认魏、晋之家,近引亲旧之验。年载稍久,乡老所惑。群证虽多,莫可取据。各附亲知,互有长短。两证徒具,听者犹疑。争讼迁延,连纪不判。良畴委而不开,柔桑枯而不采,欲令家丰岁储,人给资用,其可得乎!愚谓今虽桑井难复,宜更均量,审其经界,令分艺有准,力业相称。细人获资生之利,豪右靡余地之盈。无私之泽,乃播均于兆庶;如阜如山,可有积于比户矣!又所争之田,宜限年断,事久难明,悉属今主。然后虚诈之人绝于觊觎[3],守分之士免于凌夺。帝深纳之。均田之制,起于此矣[4]。【注释】[1]量人画野:语见《周礼·夏官司马》。量人,周官名,掌土地丈量及营造等事。[2]三长既立:北魏孝文帝太和中,用李冲建议,行三长制,废除豪族地主大量荫庇民户的宗主督护制。三长即: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

求“永业田”的解释 基本解释(1).田制名。也称世业田。北魏 行均田制,每男夫授桑田二十亩,身没不还,世代承耕,故称永业田。北齐、隋、唐 沿用此制,但授田多少不等。。

中国古代经济制度的历程 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一)中国古代经济制度的特点 农业是古代制定经济制度的重点.以户籍制度作为制定经济制度的依据.土地和赋税,徭役制度构成古代经济制度的基本框架.经济。

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武则天的统治? 评价武则天时一般都把唐高宗永徽之治的功劳算给她,而把她自己执政时期的事忽略掉。

古代几千石的俸禄是什么概念? 千石:丞相长史等是指月谷90 匿名用户 1级 千石:丞相长史等是指月谷90 斛,一年1080 石 秩石制起源于战国时期的秦国,秦汉成为定制,一直延续到魏晋南北朝,前后 推行约。

均田制被破坏带来了哪些历史影响? 学术界对均田制实施的范围一直存在着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330343234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北魏至唐,均田制始终仅施行于北中国,江南没有推行。一种认为,隋灭陈统一南北后,均田制已推行于江南地区。均田制的实施,肯定了土地的所有权和占有权,减少了田产纠纷,有利于无主荒田的开垦,因而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均田制的实施,和与之相联系的新的租调量较前有所减轻以及实行三长制,有利于依附农民摆脱豪强大族控制,转变为国家编户,使政府控制的自耕小农这一阶层的人数大大增多,保证了赋役来源,从而增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均田制的瓦解至唐中叶,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空前盛行,国有土地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地转 杨炎化为私有土地,政府控制的土地日益稀少,政府已无地授田。同时,唐政府对原来授田的农民横征暴敛,农民不堪忍受,或纷纷逃亡,或出卖土地而投靠贵族官僚地主为佃客。“丁口滋众,盲无宋田”。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在宰相杨炎的建议下,两税法颁布,均田制瓦解。编辑本段均田制的目的均田制的目的是建立一套限额授受的土地制度,协调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缓和被。

通典对永业田授田 中国古代经济制度的历程

求《通典·食货门·田制》简体字全文,有全文翻译加分 臣闻量人画野[1],经国大式;邑地相参,致理之本。井税之兴,其来日久;田莱之数,制之以限。盖欲使土不旷功,人罔游力。雄擅之家,不独膏腴之美;单陋之夫,亦有顷亩之分。

#通典对永业田授田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